【乐评】王嘉仪《翩翩》谈哲学 破除世俗编曲规限

撰文: 阅评流 01撑场
出版:更新:

到了恒指各大成份股公布业绩的季节,阅评流是时候与社会接轨,加入其中。在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的上半年,直至截稿前一刻,阅评流总共为各位读者益友送上三十首音乐选择,带大家出入十二场大小音乐表演。一下子抛出一连串沉闷的数字,的确教人有按下“负评,上一页”的冲动,那么就跟大家分享,自己这阵子经常在睡前思前想后的问题:为了获得大众认同,就将自己改变,以符合他们的准则?还是继续自己的风格,以自己的特色吸引大众?撰文:阅评流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星级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无论在十九世纪的德国还是现今的香港,“撇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哲学问题,在于“我”的价值。听毕王嘉仪和王乐仪为乐迷联手炮制的《翩翩》以至Sophy的音乐哲学后,顿时有了答案。

作品背后蕴含着的各种学术主义和象征,在较早前“扭耳仔”的访问已详细介绍,小弟自知只有“半桶水”,未敢在一众学者眼前班门弄斧,以免丢人现眼。但从乐迷的眼中看起来,每晚于我脑海萦回的问题,Sophy是选择了后者,看她的音乐就可知一二。

在新加坡的“特金会”举世瞩目,但对小弟来说,上星期在湾仔的“阅So会”,重要性不亚于特金。

《王嘉仪我选翩翩音乐分享会》活动照片

一直以来也没有掩饰对Sophy音乐的喜爱,不仅是她的风格,还有她创作音乐的哲学。还记得上年三月介绍她的《深渊》时,称她为“现代范仲淹”,由此结缘,成为网友(当然不是“柏拉图”那类)。

/尘埃的轨道 偏偏有一撮白雪要我触碰 来轻轻触碰循规的走路 偏偏有一只候鸟要我知道 能翩翩起舞/

Sophy制作音乐的时候,其实只想着自己在那时候的感受,将自己进行社会实验的结果,用音符记录下来。当中一如既往,没有为派台时机择个黄道吉日,没有计算哪种曲式较受乐迷欢迎,因为她深信,行“偏偏”的路亦能翩翩起舞。

/随意发生 随意找一个人亲一吻随处发生 流言混语我已不需挂心棱角满身 从废墟走过不需指引 雾里有灯/

(左至右)《翩翩》班底:造型师阿草、音乐人王嘉仪、词人王乐仪和导演阿Sheng

无人不知情歌、大歌就是登上年末各大颁奖台的入场券,无人不知音乐创作的每一段是有一定格式,以Sophy和乐仪的能力,横扫各大颁奖典礼不比呼吸困难,又何苦“偏偏”当个朝不保夕的斜杠族音乐人?她们“偏偏”不想以一块块亚加力胶作为自己人生的证明,这终究也会被时代巨轮辗碎;以音乐讨论哲学,甚至建立一门学说,与乐迷作深层次的思想交流,最少还能影响后世人们的想法、价值观、甚至道德观,来得更有意义。

/拿一点骄傲 即使世界很荒诞要我禁足 顽强就翩翩起舞修补空洞 呼吸到某天找到两个太空 陪蝴蝶天天失重/

由曲风到格式再到歌词,《翩翩》正正是破除一切世俗规限的代表作。乐仪曾在访问中笑言,人们大不会用诗的格式谈哲学,但她“偏偏”就是以这诗意甚浓的歌词(其实已经是一首诗),将“王双仪”的哲学抽象地表达出来。

王嘉仪

这首歌的确是“随意发生”而来,由最初只是Nicholas Cheung将Sophy随意的哼唱剪辑,成为《翩翩》的基础,再由此建立整首作品的旋律,而在这成品中,偏偏完全看不到流行曲的痕迹。不是在于歌曲的编曲,而是歌曲的格式,不仅不是一贯的“ABABC”,更甚者,就是没有前段和副歌之分,整首歌可以全是高潮,亦可全不是高潮,教乐迷要公平地细嚼《翩翩》的每一个音、每一个字。Trip hop的曲风,为乐仪笔下那充满哲学意味但抽象的歌词,添上一份迷幻色彩;亦为乐迷提供慵懒的节拍,让他们能跟着,行偏偏的路起翩翩的舞。

/转身 转身 换个新舞步我想 我想 闹市中跳高要呼 要吸 像某种暗号随便 翩翩 舞步/

《王嘉仪我选翩翩音乐分享会》活动照片

在人们眼中,你走着的,是偏偏的路。但是,“偏偏”的标准,又由谁界定?踏后一步,惊觉所谓的“偏偏”、主流非主流,其实只是相对性而已,根本没有对或错,那又为何要为迎合主流而强扭自己?相信一些就连自己也觉得不合理的事?不如继续行偏偏的路,坚持下去。付上六个寒暑,换取更多人明白这种思想,由偏偏变作主流,重获自由之日,就是翩翩起舞之时。

在分享会完结之时,有幸快速访问Sophy和乐仪。未来的创作方针?去片: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阅评流 · 乐评】音乐唔够主流?王嘉仪:行“偏偏”的路起《翩翩》的舞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