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多图】全港水火箭比赛 设公开组 学生家长老师联手发射
近年愈来愈多学校推行STEM,水火箭是其中一个热门项目,让学生从自制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力学原理。由于制作水火箭的材料很简单,又常见于各大小中学的STEM活动,所以香港小童群益会由2014年起举办全港水火箭比赛。今年来到第四届,除了照常设有小学组和中学组之外,今年更增设公开组,让家长和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合组参赛,亲子师生同乐。摄影:吴钟坤
“准备发射,5…4…3…2..1…发射!”
今届“全港水火箭比赛”有约200位,分别来自多间中、小学校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出席。他们透过早前在活动中所举办的讲座及工作坊里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包括航天、水压、气压及力学等知识,加上其创意及想像力,制作水火箭并进行激烈比赛。活动是“雪佛龙香港”赞助、香港小童群益会主办的“加德士 – 推动学校计划”其中一项活动。比赛设有中、小学及公开三组,均设有冠亚季三奖,及优异奖五名。
斗准不斗远
参加者需自备两枚水火箭,可选择自备发射架或使用大会提供的发射架作比赛之用。比赛最有难度的是“斗准不斗远”,参加者需将水火箭发射到以起点计起50米外的目标,箭头最接近目标者为胜出,掷界及射出50米外均不计算成绩。所以参加者赛前需要透过多次试射,研发出射程达50米的水火箭,而不是要射程最远的水火箭。
出尽浑身解数 师生自制发射器
参赛者们都有“特别的发射技巧”,有小朋友把手放在近箭头位置,调较发射角度,亦有小朋友以“摩打脚”速度充气,确保水火箭能成功发射。最有气势的,是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中学一班师生自制的发射器,四条铁枝连接着多块木板,能够稳定发射方向。他们凭着这发射器和连续参加了四年比赛的经验,分别夺得公开组冠军和中学组亚军。
经验助改善参赛作品
今年参赛的学校有25间,当中有不少得奖学校都是有参赛经验的。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基道小学(九龙城)的赵桐彤表示,去年的参赛经验有助于他们调整策略。他们缩小了水火箭的体积,又加固了机翼,领队老师胡老师更表示会带学生到其他中学,借用有50米长的地方作测验水火箭的场地。赵桐彤今年夺得小学组亚军,比去年夺优异奖有所进步,同校另有三位同学分别夺得小学组冠军、公开组季军和优异奖,成绩相当理想。
除了水火箭比赛,同场更有多个STEM工作坊,包括3D打印工作坊、环保纸皮工作坊、小小水火箭制作、环保蚊包制作工作坊及太空用品展览,让参赛者在等候出赛及完成赛事后都可以参加不同主题活动。其中3D打印工作坊还负责打印比赛的奖牌和赠予嘉宾的纪念品,让得奖者对STEM的印象更深刻。
虽然今届参加公开组的亲子队伍不算多,但主办单位表示明年初步的方向都会继续开设公开组,让家长和老师可以跟小朋友同场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