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讲解】卵巢癌没明显病征 6成妇女不知柏氏抹片无助确诊
卵巢是妇女生殖器官中重要的部分,但因体积细小,又在盘腔深处,出现病变时不如其它器官般有明显特征,导致患者错失治疗黄金期。根据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2014年的数字显示,卵巢癌位列香港女性的第六大常见癌症及第七大致命癌症,在2014年便有179人死于卵巢癌。香港临床肿瘤科学会早前进行了香港首个卵巢癌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有6成受访女性误以为卵巢癌的发病率低于乳癌及子宫颈癌、不知道柏氏抺片检查并不能验出卵巢癌,反映香港妇女对卵巢癌的认知严重贫乏,但卵巢癌初期病症并不明显,就像个无声杀手。另外,德善堂注册中医陈宇琪则表示,除了先天身体虚弱,生活压力、饮食不善及卫生护理不当也是卵巢癌的成因。
卵巢有负责生育及内分泌两大功能,它每月排出一颗成熟卵子,提供怀孕机会,又分泌两种主要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调理生理功能。当妇女达至45岁、踏入更年期,卵巢开始“退休”,却亦是患上卵巢癌的高危时期。
卵巢癌威胁超越子宫颈癌 香港女性认知贫乏妇科专科医生靳嘉仁表示,至今仍未找到卵巢癌的明确成因,但未曾生育、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卵巢癌、乳癌或大肠癌,以及高龄妇女都是高危人仕,在2014年患上卵巢癌的女性,年龄中位数为51岁。
于2014年:
卵巢癌在香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中位居第6位,于致命癌症中排第7位。新症共563宗,发病率为14.4%,死亡率为5.3%。
卵巢癌的威胁性比子宫颈癌更高,但根据香港临床肿瘤科学会早前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受访女性不关注卵巢癌,更以为是罕见癌症,反映香港女性对卵巢癌严重缺乏认知,有近3成受访女性表示不知道卵巢的功能;六成受访女性误以为卵巢癌在乳癌、子宫颈癌及卵巢癌当中,发病率最低;一半受访者不知道年龄超过45岁的女性都是卵巢癌的高危群;超过6成不知道柏氏抺片检查并不能验出卵巢癌。
卵巢癌初期没有征兆 香港临床肿瘤科学会代表傅惠霖医生表示,卵巢癌的早期征状并不明显,患者多会感到腹部不适,感觉与经期前的闷痛相似,其他主要病征包括腹部疼痛、尿频、腹胀、食欲不振、易饱等:“如经常感到没胃口但却有‘肚腩’,亦可能是卵巢癌的征状。建议女士若出现相关情况,应尽早求医并接受妇科检查。”
靳嘉仁医生指出,现时仍未发现有效的检查方法及早察觉卵巢癌,即使妇女每年接受盘腔和子宫颈抹片检查,亦未必能查出卵巢癌病变初期的迹象。如高危的闭经妇女如持续出现腹部不适或肚胀,应尽快看医生,安排进行癌症指标 CA125 测试和盘腔超音波检查,或可帮助发现病变。
中医陈宇琪表示,卵巢癌属中医“症瘕”范畴,症瘕是指腹中有结块的疾病,涵盖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瘕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1:肝郁气滞—由于思虑过多,工作及生活压力影响,造成肝郁气结,气血运行受阻,气血郁滞于胞宫(即女性生殖器),形成包块。2:宫寒血瘀—经期没有注意保暖令下腹部受寒或属虚寒体质,血液运行不畅,瘀血停滞胞宫。3:脾虚湿阻—先天脾虚,或饮食不节制,经常进食生冷,如沙律,鱼生海鲜,嗜冷饮,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湿滞胞宫,形成症瘕。4:毒热瘀结—经期或产后,经血未净而行房或日常外阴部卫生护理不当,感染湿热邪毒,毒热瘀阻胞宫,形成症瘕。
陈医师认为,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必须与西医紧密合作:“当病人出现持续下腹胀下腹痛,阴道有异常分泌或出血而同时伴有消瘦、胃口下降等怀疑肿瘤症状,必须转介西医作进一步详细检查。”临床上大部分病人都经妇科检查确诊卵巢癌后才到中医求诊,中医这个时候会因应病人的情况处方中药,固护病人正气,配合西医治疗,舒缓西医治疗带来的不适及副作用.
要预防症瘕,日常应避免进食生冷,忌海鲜,并注意下腹部保暖,经行期间可用暖包或中药包热敷下腹部,注意休息,切勿过度操劳。
更多资料:卵巢健康行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