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引发三大成长发展障碍 附三个步骤应对情绪波动时的角力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在成长阶段承受多方面的发展困难,包括社交发展障碍、社交沟通障碍及行为适应问题。这些困难直接影响孩子的亲子关系、朋辈关系、学习及社会生活的适应。就以上的影响,是次专访分别列出对应的治疗及训练策略。
受访者:香港小童群益会临床心理学家梁子真
(此为“自闭症”专题报导三之二)

👉🏻点击即睇自闭症迹象👈🏻

+5

社交发展障碍 : 难以和同龄的友群建立及维持友谊 :

1. 社交动机缺乏或不足:其社交表现可以是冷漠、被动;年幼时,有些儿童可能只为个人需要而接近其他人,例如他希望得到食物或玩具时,会强行拉别人的手作为工具以取得所需。他们较喜欢独自玩耍,很少注意其他同伴。他们也很少自发地分享个人兴趣、感受及成就。

2. 社交技巧弱:过份热情、古怪;或较自我中心。

3. 难以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欠缺同理心。他们一般较难理解社交上的“潜规则”,以至较难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配合当时的处境。

社交沟通障碍 - 难以有效地与人作双向的沟通:

1. 部分患者缺乏适龄的语言能力:例如词汇贫乏,容易将“你”、“我”等代名词混淆使用;自我表达时缺乏技巧和组识能力,说话语调可能和一般人不同(音调较高,语气较为刻板或古怪),有时亦会重复别人的说话。

2. 部分虽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理解能力较弱。

3. 年幼时欠缺非语言沟通能力:少眼神接触及缺乏面部表情;较少指向物件以表示需要。

4. 影响有效地与人作双向的沟通。

行为方面 (四项中必须有两项):

1. 固执不变:生活习惯方面,通常不喜欢环境的转变,有时会坚持自己的习惯;例如指定路线,时间,生活次序;特定的说话内容。

2. 重复行为:重复做相同的事; 重复玩玩具的其中一些部件。

3. 热切、狭隘兴趣:也可能会有一些特殊或狭窄的兴趣,有时会过于专注自己的兴趣而忽略了其他事,亦影响了与其他人的交流;例如车,路线图,地图,星球,飞机等有一定规律,甚少有变数的事物。

4. 感官反应异常:对冷热、痛楚、声音、光线等反应过敏及过弱。

自闭症或影响人际关系、学校及社区适应生活 引发情绪问题

香港小童群益会临床心理学家梁子真指出,因自闭症患者面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要求时容易出现困难,如没有对应的训练和治疗,有机会逐渐出现情绪困扰问题。在学校生活方面,除了认识朋友或维持关系方面有困难,一些行为问题,例如上课时未能明确遵守校规、重复性行为、或寻求感官刺激的行为等都会影响课堂学习和表现。当他们需要融入群体,或者要完成群体合作的项目(例如群组专题研习)时,对他们来说困难就会再提高。

在社区适应方面,社交上的缺乏,很多时都因不懂看“眉头眼额”,亦不懂在社交场合作出对应的社交行为,变相难以融入社会。例如乘搭升降机时,大家一般也会很安静等侯,但自闭症患者可能会问父母或陌生人一些尴尬问题,亦未必能观察对方不悦的眼色而随即停止发问。另外,小时候的行为问题亦会影响孩子的社交经验及适应。例如,当孩子外出时每每出现重复干扰行为如自转、大叫等引发尴尬情况,家长当然会减少带孩子外出,变相减少孩子外出融入社会生活的经验,导致“贫者越贫”。

图/photoAC

自闭症影响亲子关系及引发管教冲突

要处理孩子的行为,若采用的方式无效,有机会令亲子关系变差或恶化。梁子真坦言自闭症孩子虽然爱家人,但碍于社交的表达不明显,以致家长在亲子相处中难以收获满足感和动力。例如家长与小朋友玩耍时,若小朋友未有特别反应或喜悦的表情,家长则未能从互动中感受孩子对自己的喜爱和兴趣,继而容易产生不舒服的情绪,使管教无力感大增。

而在自闭症治疗过程中,亦很依赖照顾者之间管教和训练方式的一致性。家长需要安排家居训练协助和支援孩子在情绪、社交、行为上做得更好。最理想的状况是不同照顾者之间的管教方式具体而且统一,令孩子有辨法清楚理解和适应这些训练方式。

自闭症改善方法

因应孩子不同需要,有效的治疗和改善方法应是多元化和具针对性的。当然,家长亦可参考一些大致的策略方针。

1. 发脾气

自闭症孩子多有固执及坚持的想法,而且对情绪及感受的理解及管理能力一般较弱。偏好固执不变的孩子面对总在变化的环境因素和日常生活安排,往往造成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容易引发经常脾气或烦躁不安等问题。

梁子真建议家长运用以下三大步骤,有助调节孩子的情绪和促进亲子关系。

图/photoAC

一. 预防方法

首先,家长可了解小朋友的特质,尽量避免硬对硬的情况出现,减少不必要的争执。例如,如果小朋友爱到处跑跳,家长只需要做好家居安全措施,在安全情况下不需要刻意阻止他。

自闭症孩子较易适应有特定规律、恒久不变的东西,比如他们的兴趣就多数涉及路线图、地图和汽车/星球系列等。家长可在家设定固定时间表,让孩子可跟随时间表安排每天的活动、预知父母回家的时间等,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如果是年幼的孩子,可以用图片或相片展示时间表,设立固定的生活习惯。当然,若生活节奏、学校安排等即将出现变化时,也要预先提醒孩子及协助孩子作出准备,例如家长可提早一星期开始口述变动安排或预先带同孩子到新场所了解及适应情况。

图/photoAC

二. 情绪平复的方法

当小朋友情绪来袭时,梁子真建议家长应先集中协助孩子“由情绪起伏到情绪平复”。意思是,孩子情绪波动时不宜即时尝试责罚或说道理,所有令孩子情绪起伏的行为都不宜做。反之,应先平静他的情绪,安抚心情后再作打算。

发脾气、情绪起伏等表现都是情绪表达的一种,若想长远符得到改善,家长需要支援孩子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若孩子大叫或大哭,家长可以引领他们到安全位置于释放情绪,冷静陪同在旁,直到他们冷静后再跟平心静气地沟通。家长可以握实小朋友的手并带领他们一同深呼吸,协助冷静及调节情绪。如果他们不抗拒身体接触,家长可以用揽紧和按摩等方法安抚孩子;如抗拒接触的话,则可以给予水、毛公仔或软垫等,协助他们抒缓不安。

有时候,家长自身的即时情绪反应,都会牵引孩子情绪,令双方越发越激动。“当孩子情绪调节能力较弱时,他只能依靠家长帮忙疏导情绪”。由于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激动时,家长第一步应先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寻求有效的自我冷静方式,例如用耳塞隔开孩子嘈吵的声浪、深呼吸、数时间分散注意力等。

图/photoAC

三. 检讨反省的方法

待孩子回复冷静,情绪平稳时才开始进行沟通或反省的步骤。如果孩子有足够认知和语言能力表达触发情绪的事情或原因,家长可引领孩子以能力内的表达方法慢慢地说出来。若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则可借用相片、图卡帮助他们表达其需要。若孩子的需求合理,家长可以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他的要求,避免“为管而管”。

同样,若孩子情绪失控的源头属于固执问题,例如当纸巾盒摆放到别处便会抓狂,亦请家长尽可能不要“用固执打固执”。若只需给予孩子些少时间去修正位置,便能稳定情绪又不影响生活, 家长可容许或引导孩子使用这些处理方式,接受孩子固执的特质。

若某些固执行为的确是影响其发展、家庭及学校生活的话,家长便要慢慢协助孩子训练弹性,训练重点在于“由固执发展出弹性”。例如当孩子只吃某类型食物,或者只用某个杯才愿意喝水,家长可以逐步并重复地与他进行扩展弹性的练习。当孩子完成一些小步骤或有少许进步,家长要即时称赞及奖励,正面赞扬他的每个进步。例如,曾有孩子数月以来一直抗拒在厕所如厕,坚持使用尿布。梁子真则建议家长可以先邀请孩子每天坐上厕板感受一段短时间,其后请孩子连同尿布坐上厕板如厕,再以纸巾、尿布等缩短坐厕口的距离和减少溅水,然后再请他尝试在坐厕如厕。不过,这些过程不能急,要先让孩子接受每一步的新习惯,再慢慢地引导他完成整个行为。原来,从尿片如厕到能够坐上厕板如厕,这个过程包含很多变动和感官的新刺激,一点也不容易,家长应持续正面称赞孩子的进步以示鼓励。

香港小童群益会临床心理学家梁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