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推荐】防晒要点用?皮肤科医生:不用日日涂 SPF30已足够
美容界常说一年365日、不论晴天阴天都要做足防晒功夫,但有调查指防晒霜含过量雌激素,或影响大小朋友的身体,我们该怎样防晒才足够、安全?皮肤科专科医生卢景勋表示家长不需过分担心,日常外出时,儿童其实并不需要涂防晒用品,而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使用SPF30的产品亦已足够。
防晒小知识
阳光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即紫外线,又可分为UVA、UVB及UVC。UVA可令骨胶原流失及形成皱纹,UVB令皮肤色素加深。长期暴晒除了令皮肤变黑及老化,更有机会患上皮肤癌。而UVC已被香港上空完好无缺的臭氧层阻隔。防晒产品上的SPF数值为实验室数据,意指能阻挡UVB的程度,涂抹后皮肤会延迟多久才会晒伤。而PA的+号则代表阻隔UVA的程度,但现时并无标准化的数据,故以+号的多寡来代表。
卢医生表示,大人应先要弄清楚为甚么要进行防晒,对成人来说阳光会造成损害,但对儿童来说却是有益:“当皮肤在阳光下暴晒20分钟后才会开始晒伤,而短时间的外出、上学并不会晒伤,故儿童在日常并不需要进行防晒,相反阳光有助制造维他命D,帮助成长。”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公布的指引,防晒产品不宜使用在未满6个月以下的幼儿身上,卢医生亦指惟有进行户外活动如行山、游泳,才有需要使用防晒,否则愈早使用,只会增加形成敏感性皮肤的机会,弊多于利。
防晒度数高却不等于有用
走进个人护理店,防晒用品五花百门,现时普遍由SPF50开始,多至SPF150,PA+++亦是基本,但卢医生指即使进行户外活动,SPF30亦十分足够:“其实SPF30已经能阻挡97%的紫外线,即使买SPF100也只是会增至98%至99%,而现时并未有实验证明愈高的防晒系数便能100%阻隔紫外线。”
卢医生又说与其买得高,不如用得好:“防晒用品的效果在涂抹约两至三小时后便会减弱,需要补涂,故用足够的份量,及每两小时补一次才是重要,用SPF150其实意义不大。”他又指防晒系数愈高,质地便越浓稠,长期时间有可能造成毛阻塞。
防晒用品质地愈浓稠 对皮肤危险性愈低
物理性防晒:成份亲和。质地较“杰身”,涂抹后颜色偏白。物理性成份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屏障,把紫外线反射。化学性防晒:有机会刺激皮肤、引致敏感。质地较稀薄、偏水性,容易涂抹且十分清爽。皮肤会先吸收化学性防晒后,再由防晒吸收紫外线,令其无法进入皮肤底层。
由此可见,物理性成份比化学性成分更亲和,但在使用上却较困难。“从医学上来看,当然是物理性成份较多会较好,但纯物理性防晒非常浓稠,使用困难,亦会令皮肤非常难受,故市面上大部分防晒用品都已混合物理性及化学性成分,只是比例上有所不同。”
看看成份分表,数行乱码似的英文让人摸不着头脑,卢医生指市民不需要特别去厘清每一项成分:“现时大部分防晒用品所用的成分都尚算安全,一些有害、致癌的物质亦一早被禁用,例如防腐剂paraben。当然化学成分一定对皮肤或人体有影响,所以还是少用较好。”他建议如果家长想买物理性防晒,可留意成份中是否含有“zine oxide”,又或直接试用,如质地较浓稠、涂抹后颜色显白的,便是较多物理性成分。“如家长担心的,可先在耳背手背上作皮肤测试,又或以长袖衣物来阻挡阳光。”
皮肤科专科医生卢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