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关我咩事? 由使用即弃塑胶习惯看儿童及青少年社会责任

撰文: 育儿教室
出版:更新:

近年“文青”和“山系”风气盛行,郊野活动成为许多家庭的假日首选,大人可以放松,小孩亦可放电。在空旷的草地吸一口清新空气,是大自然免费的礼物,但要好好保育这美丽的郊野环境,却需要所有人的合力付出,尤其是下一代的教育,更需要由家长们言传身教。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YMCA)近年推广ESG及可持续发展概念,当中的E(Environmental)即 代表环境保护。而在本月末,我们将推出年度环保主题活动“无塑香港2022:无塑松一ZONE”,提供一系列环保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大家享受家庭乐的同时,认识减塑及减废的重要性。
编按:本文作者为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会环保工作小组业务发展主任(注册社工)杨智显

与此同时,我们在今年8至9月期间进行了“郊游时使用塑胶物品的意识和习惯”研究调查,了解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在郊游时,有多著重环保,实行“走塑”。

(photoAC图片)

环保总是知易行难

我们发现无论是青少年或家长,大部分受访者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环保的人,亦同意“山野不留痕”的概念,却有9成受访者都无法于郊游时摆脱使用即弃塑胶物品;而每次郊游时,人均使用近3件即弃塑胶物品。“麻烦”和“无时间”,似乎是大家难以实行全“走塑”的主要成因。另外调查发现,儿童对于即弃塑胶会间接造成空气污染、能源浪费及影响人体健康的认知亦有不足够的地方。

教导小朋友环保是一种责任

笔者近月就推行ESG及可持续发展工作,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专家、学者或环保工作者,最近听到其中有一个对于环保的说法,颇为新鲜和震撼。许多人会说,我们应该“出多一分力”,为环保“行多一步”,环境保护好像是一样“额外”的事,需额外花力气和时间才能实践环保。无疑这是事实,要进行环保分类、回收、要自备餐具或购物袋等,都需花费力气、时间。但有否想过,这是我们欠大自然的债?人自出生起,一定有其碳足迹,谁没有使用电力及燃气?吃的、用的必定经过运输储存,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其实人每一天的活动,必然会对大自然造成负担伤害。而“环保”,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做的补救工作,更需要推广至下一代。

(photoAC图片)

环保也可以有自己的态度

推行环保,每人做得越多当然就越好,但每人能履行环保的范围和承诺也不一样。我们不需要求其他人和自己履行同样程度的环保,但如果每个家庭也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这世间已经会变得不一样。近年兴起的“文青”和“山系”,庆幸的是“环保”在当中都没有缺席。环保用品在简约设计、实用程度上不断升格,大家在享受郊野环境的同时,亦可以很有格调的爱护大自然。多用自备的餐具和餐盒,少用即弃塑胶,环保也可以“好CHILL好型”。为保育环境,留给下一代一个继续宜居的地球,更重要的并不单是行为上的转变,而是心态上对环保和绿色的追求和社会责任。

详细调查结果及建议将于10月23日的“无塑松一ZONE”活动期间发布,欢迎公众参与,详情请浏览http://nopb.ymca.org.hk/

杨智显
业务发展主任(注册社工)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会环保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