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稚子不听指令 躁父衣架狠殴致哭叫求饶 专家:非体罚、是虐待

撰文: 李紫铭
出版:更新: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影片,片中一名男子在住宅单位内手持衣架喝令一名幼童站立,过程语气激动,不乏粗言秽语,其后更动用暴力,用衣架多次殴打幼童,而幼童疑似受到惊吓不停尖叫,令人不忍直视。注册心理学家观看片段后直言,躁父行为并非“体罚”,是虐待,又指片段内容的行为已足以令幼童的心理有深远影响。

粗口狂骂衣架狠殴 男童受惊求饶

网上流传的片段可见,一名男子多次以衣架狠打男童背部和手部,内容疑似是因男童不听其指令“企喺度”,而引起男子不满。男子除了用衣架狠殴男童外,语气更十分激动,多次以粗言秽语指吓男童。最令人心痛的事,被打骂的男童不断大哭尖叫,更不断挥手甚至合十求饶,更有声称认识该男童母亲的网民指,是次非单一事件,男童长期受虐。

在体罚环境下成长 长大后容易以暴易暴

注册心理学家程卫强

注册心理学家程卫强观看涉事影片后,直言虽无法判断小朋友是否长期遭受如此对待,但就片段内容的行为已足够影响深远,他在观看后亦认为男子的行为并不可用“体罚”说得通,而是虐待。

若该名幼童长时间处于被虐的情况下,程卫强表示将来男童会较容易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有研究指出,成长阶段遭受较多体罚的小朋友,长大后会更容易出现暴力、偏激的行为,也会更容易有反社会人格,性格也可能会抑压、畏缩等,这些都是可能的后果。

现代教育下 体罚、咆哮不可取

在流传的影片下方,不少网民留言表示教育有时是需要体罚,只是不能像片中男子一样走火入魔变成虐儿。程卫强对这种观念表示不认同,在现今社会的教育议题上,不要说体罚,甚至咆哮都是不适当的。

他补充,有研究显示,透过体罚、咆哮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短暂的,甚至当父母不在时,小朋友便会再犯,其次便是会导致上述的后果,小朋友长大后会更倾向暴力解决问题、脾气较暴躁等等。建议家长可以用“撤去享受”的方法,例如和小朋友说,如果再犯就会扣掉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同时可用“奖励”和“赞赏”去鼓励子女的好行为,例如小朋友自行收拾玩具,家长可言语上明确地赞扬子女这个正面行为,并提供一些非物质奖励,如“一起落公园玩”。

如争取抚养权 妈妈要留心4方面

有声称受虐男童母亲的朋友表示已劝告她去争取两名儿子的抚养权,程卫强假设最终受虐男童跟妈妈生活,这时妈妈便要留意四方面。

情绪:会否无缘无故哭闹、害怕,突然激动、躁狂、发脾气等等。
精神:与同年龄的小朋友比较专注度是否有差异。
身心症:例如会肚痛、肚泻、发烧,但看医生后并非伤风感冒,而是因情绪或心理影响造成。
行为倒退/自我伤害:例如本身已“戒片”,但却又会再便溺,已经不再“吃手指”,但又再次出现该行为;出现咬指甲、“搣指甲、头发”、抓皮肤等自我伤害行为。

在经历了被虐的灾难后,出现上述的负面情况也属正常,但维持两个星期以上,最好就要找专业人士协助。如没有出现上述的负面情况当然更理想,这时妈妈可以做的是多陪伴,为儿子解说事件,带出其实不是小朋友的错,是打人的大人做错,而父母并不是“不会错”的存在,不是太懂解说的话,可用绘本甚至找社工帮忙。

其次,日常生活要有固定的作息,更不要因为小朋友经历过灾难而去过度溺爱。妈妈可以和小朋友有更多的身体接触,如“揽”、“锡”等动作,明确地告诉小朋友“妈妈爱你,有甚么事也可以和妈妈说”,可以的话静观也可以帮助小朋友梳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