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起跑线联盟》带出育儿问题 快乐培育 VS 力争上游你点睇?

撰文: 育儿教室
出版:更新:

不管你已为人父母或计划在不久将来生育,电视剧 《反起跑线联盟》 都是你的写照。它以幽默方式展示家长们的生活经验和抱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大家每日面对的育儿问题。
【作者:亲沚妈妈】

故事围绕著一群幼稚园家长,他们对培育孩子持不同看法。被标签为“怪兽家长”或“虎妈虎爸”的父母认为,他们应改革幼稚园课程,确保子女能充分掌握入读名小的知识和技能;另一类父母则倾向“较快乐”的培育方式,提倡与孩子们更愉快、更自然地一起成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我,无论在研究和教学时都面对剧中所提出的教育问题,加上自己是三子之母,能够在剧中看见自己和其他家长的育儿方法,自然有所共鸣。现在就让我和大家逐一探讨不同的育儿方式。

赢在起跑线上?

+31

要培育孩子的某一项强项,开始越早成效越高 – 这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概念。家长会尽力透过孩子所参与的所有活动找出其强项,而为了要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成绩,他们倾向强行为孩子报读无数课程和培训活动,加快学习进度以早日看见成果。有人或会认为,这些“怪兽家长”似乎将孩子的成败视为个人的荣辱。

那么,这种育儿方法是错的吗?父母真的如怪兽般可怕,而不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另一方面,对于不想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莫非追求名利和权力不是其育儿目标?如果他们并非要让子女赢得赞赏和入读名校,那么他们会如何引导子女定立目标,发展兴趣、能力和天赋?

我既是教育工作者亦是母亲,所以我觉得不论立场和育儿方法,每位家长的内心深处都明了,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意的。当“赢在起跑线上”的文化不断被推广和渲染,部分家长或会心动,但我认为这两大类家长的主要分歧,是如何在整场比赛中对“赢”作出定义。

名次重要吗?

当大家都在帮助子女发掘强项,“赢”的定义是否建基于孩子们之间的排名先后?说白一点,“赢”是否代表在比赛中你的子女是唯一得胜者?例如,当你的孩子和许多其他孩子在比赛中一同获奖,即所谓的“猪肉奖”,你会感到不快还是满意?又例如,当你的女儿在数学考试中得 90 分,你会欣慰不已; 但如果其他同学也考获90分甚至更高分,你会否没那么高兴? 即使有无数证据显示,一个人长远的学业和事业成就,贵乎拥有仁善之心 (Grant, 201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观察到许多父母是过分关注自己孩子的成就,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同理心和善良这些美德。

如果父母可以不计较名次或奖项而与孩子分享喜悦,这意味著你的成功感是建基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快乐、所培养的美德和所建立的友谊。

催谷冲刺 vs 顺其自然

强尼与剧中囡囡镜头后都玩得好开心。

如果你是家长,你一定曾经与孩子参加过亲子运动会。在幼稚园的阶段,大多数父母会让孩子自由和随意奔跑,享受蹦蹦跳跳的乐趣,尽情“放电”,并且期望孩子能随著年龄增长而发展出更强壮的肌肉,届时便可按照他们的能力,引导他们调整步速,继而锻炼跑步技巧。可是,你会同时发现某些孩子明显表现较好,跑得快之余跑姿亦更正确。你会认为这些孩子并非“天生的”短跑运动员,他们的父母一定在事前给予一些技巧训练。这群父母可能跟主张随意跑的家长一样,希望孩子享受各类运动和活动的乐趣,而这些运动和活动正正需要和强调短跑冲刺,例如足球和捉迷藏。然而,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短跑训练,是为了激发他们争胜之心或学习接受失败,恐怕孩子年纪尚小,未能掌握个中道理。

天生的竞争环境有助孩子认识现实,例如兄弟姊妹之间总有人学业成绩较佳,朋友之间总有人阅读能力较高。我曾经看过这一节圣经经文:‘你们岂不知道在赛跑场上,只有一人获奖吗?你们应该以能够获奖的跑步方式去参赛(格林多前书 9:24)。’这节经文是将信仰比喻运动场上的赛跑 – 信众是参赛的运动员,“福音传道”是赛跑的目标。在比赛中,信众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在传扬福音时亦应如此。如果将这个道理套用于育儿的范畴里,“赢”便可诠释为家长与孩子所表现出的努力和付出,而每位参赛者都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比赛中胜出并有所收获。

强尼在《反起跑线联盟》是一名好老公、好爸爸。(剧照)

培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乐在其中关键是懂得适时运用快、慢步速。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过度鞭策和催谷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正如我国的儒家学者孟子所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令人惊讶的是,比赛的“起跑线”其实早已潜藏在我们的育儿生活中,例如:当宝宝首次翻身,家长便马上在脸书群组分享有关影片,或是要成为首个懂得如厕的学前宝宝,又或是囝囝在球场上第一个入球和囡囡第一次默书不合格,甚至是子女首次参加公开考试、毕业、首次见工⋯⋯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翻身、坐起来、爬行和走路时,你为这些人生里程碑拍下多少张照片吗?然而,这些“起跑线”过去了便不再重要,只有在整个比赛中,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爱和支持,才是恒久和珍贵。

换言之,怪兽家长、虎妈虎爸或直升机家长根本不存在,因为我们会随著不同情况改变态度和决定,我们的身分和想法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的。可惜,即使所有利益相关者正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社交媒体所制造的标签效应早已令家长、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让我们在下一篇文章长谈标签问题)。不论任何培育方式,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差异和欣赏其独特之处,并与他们一起跑、一起在爱中成长。

那么,起跑线究竟在哪里?我可以说,它无处不在。
究竟谁会赢在起跑线上?我们每位都会赢取不同奖赏,到了终点自有分晓!

作者简介:

亲沚妈妈为教育博士及前大学讲师,亦是三子之母,但仍然是一位P牌家长,因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教养赛道”上,每日都站在起跑线,跟学生和孩子们重新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