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庭|Netflix韩剧探讨少年犯罪问题 人性本恶?家长是推手
女孩笑着走进昏暗的房间,以为投奔了可靠的朋友。没想到对方揪住她的头发,一边暴打一边要她交出身上所有的钱。
卓有成就的父亲翻看着儿子的成绩单,“考这么差,你还吃得下饭吗?“说着,他把考卷狠狠摔在了儿子脸上。
法庭上,犯下重罪的少年激动地叫起来,“我听说未满14岁的话,就算杀人也不用坐牢。这是真的吗?”
最近,身边有很多人在谈论一部新韩剧《少年法庭》。豆瓣评分9.0,在Netflix榜单上同时包揽日韩两国的观看第一位。
以上这些让人或害怕或愤怒的场景,就来自《少年法庭》。
按图睇更多《少年法庭》高清剧照:
之所以口碑颇高,不仅是因为它敢于拍摄社会避而不谈的“未成年的恶”,更是因为它在努力探究这背后的原因。
为甚么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会有如此残忍的一面?
它剑指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
相关文章:《少年法庭》五宗真个案比剧情更荒谬 无牌撞死人性侵误杀都轻判
家长不管束 未成年利用保护法
《少年法庭》主人公沈恩锡的扮演者是韩国影后金惠秀。她再次交出了韩剧天花板《信号》中的巅峰演技,扮演了一位厌恶少年犯至极的铁血法官。
她对罪犯的无情,让同僚都“害怕”,认为她总是把孩子往坏处想。
在未成年人之间,也流传着她的传说:不管做了甚么,都要祈祷别遇上沈法官,因为她永远判的是最重的刑罚。
但随着一个个案件的展开,沈恩锡的铁拳似乎都有了理由。
第一集探讨的未成年人分尸案,两名分别为13、14岁的未成年人,合伙杀害并分尸了一名无辜的9岁男童。
因为《少年法》(韩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杀人不用坐牢。14岁的主导方教唆13岁的朋友自首并承担一切罪名,伎俩被拆穿后,她的律师又以精神疾病为由试图脱罪。
站在法庭上,还是孩子的两人没有丝毫歉意和愧疚,大声推脱责任,指责对方如何因杀人收获快感。
孩子被指控杀人、分尸,两个家长是怎么做的?
一个家境富裕。父母早早出国,把十岁出头的女儿独自扔在豪宅。每当她犯错,都有一大伙精英律师帮她用各种理由脱罪。
一个家境平平。即便儿子因杀人站上审判台,母亲却因为忙于当辅导老师而迟到庭审,甚至没有接援助律师的电话。
她理直气壮地质问法官,“我儿子未满14岁,凭甚么把我儿子关起来?你立刻给我把他放了。”
相关文章:《少年法庭》导演爆第二季构思 金惠秀与另一位男神对戏令人期待
这起案件曾真实发生。
2017年3月,韩国发生了恶名昭著的仁川高中女生共犯案。两名未成年女生(17、18岁)因为共同迷恋血腥暴力的内容,分尸了一名8岁的女童。
现实中的父母为女儿百般辩驳,无一人忏悔。
所以沈法官会忍不住叹气,“自己的孩子犯下如此凶残的案件,父母却连庭审都缺席。如果父母不努力,孩子们是不会改变的。”
换而言之,绝大多数少年犯的产生,都是父母导致的。
上流阶级 为了成绩作弊
有些未成年因为家长极端的冷漠和溺爱犯罪,有些则是因为过度的鸡娃。
韩国也是升学大国。七成学生在疯狂上补习班,全国每年支出的补习费高达20兆亿元,为了考上首尔大学,学生可以反复复读。
韩国上流阶层的孩子们,加入学校官方组织的名为“笛卡尔”的泄题组织,通过提前拿到考题作弊。
片中沈法官的上司,部长法官的长子就卷入其中。
因为成绩不够好,他总被父亲打骂。所以为了学习他每天只睡三小时,最后只有吃了安眠药才能入睡。
看到儿子如此煎熬,当母亲的决定让儿子加入“笛卡尔”。
为甚么学校官方竟然会创立“笛卡尔”这样的集体作弊组织?
为了保住重点高中的地位,为了更多的学生考上首尔大学,为了让升学率变好看,为了有更多的学生报名......学校教务处偷偷吸纳家境富裕且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笛卡尔”。
教务处老师理直气壮,“这些孩子不是因为成绩差才需要试题,他们取得试题是为了节省时间准备其他项目。别人可能觉得我们是疯子,但法官你知道吗,升学是一场溅血的战争。”
这些成年人以“为孩子好”为借口,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这种贪婪,最终毁了孩子。
这起案件同样有原型。
它改编自2020年爆发的首尔江南辅导班SAT作弊案。一名中间人在2014到2019年期间,利用美国SAT考试(相当于美国高考)在全球考场的时差,从先进行考试的国家获取试题,然后贩售给首尔江南区一名补习班老师。
这名老师在做出答案后,将答案以2000万到5000万韩元的高价售卖给学生家长。这些学生通过作弊,进入了美国各大常春藤名校。
相关文章:出游最怕遇到嘅10大怪兽家长 狂爆金句都唔够当冇事走咗去咁激气
宽宥未成年罪犯的社会
《少年法庭》还大胆改编了在韩国掀起巨浪的N号房事件。
一群未成年人强暴少女并拍下视频,以此要挟被害者援交。她的私密视频也被贩卖。
第一个法官认为罪犯年纪小、是初犯,更何况已经“道歉反省”,仅仅开庭三分钟,就对他们从轻处罚。
但恰恰是因为轻松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意识到自己未成年的身份是犯罪最好的保护伞。即便继续伤害他人,也不用付多大的代价。
于是这些被称为孩子的魔鬼变本加厉,更多的女孩受害,她们一生都活在阴影之下。
沈法官接手这个案件后,愤怒地对前任说,“当他们第一次站上法庭时,你就应该告诉他们,因为他们的行为造成了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那家人的生活被他们彻底毁了。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有人训斥他们,让他们明白事态有多严重。“
要知道现实中N号房主犯赵主彬,也只有25岁,远比大家想象中年轻。开始犯罪时,才刚刚从学校毕业。
暴力殴打、逼迫援交、高空扔物、集体舞弊、飙车致人死亡.....未成年犯罪导致的后果,远比我们想象中可怕。
大多数时候,受害的也是未成年人。
当孩子越来越早熟,他们甚至学会把保护自己的法律变成武器:多少岁可以犯多大的罪,怎样装可怜可以帮自己博取好感,厉害的律师可以用甚么手段打赢官司。
这些都是社会“教”会他们的。
沈法官说得没错,“少年犯罪并不是单纯的犯罪,而是环境使然。”
相关文章|阿仔2岁识睇英文书 4岁考5级乐器 港妈开心分享却被指嚣张晒命
“孩子还小”
近几年,我们国家也有越来越多人关注着未成年人犯罪。严惩青少年犯罪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恶性事件的发生,让人无法安心。
2019年的时候,大连发生了一起未成年杀人案。年仅14岁的初中男生,杀害了一名10岁的女孩。
犯案后,他强调自己“虚岁14”。
最后被抓捕归案时,这个人脸上充满淡定。
2016年,新东方教室奸杀案轰动一时。
被害人的母亲为了讨回公道,四处奔波,最终凶手因为未满18岁,只被判了无期徒刑。
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20年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未成年犯罪在近三年来又有上升趋势。
其中初高中生的犯罪比率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他们对法律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
14岁、18岁,成为两个重要的节点。
而每一位青少年罪犯的背后,不光有悲痛欲绝的受害者家属,还有拼命为儿女开脱的凶手父母。
中国一直有种万金油说法,叫“孩子还小”。
三四岁没有礼貌是“孩子还小”,五六岁当街耍赖是“孩子还小”,七八岁破坏公物是“孩子还小”,十二三岁小偷小摸是“孩子还小”,十五六岁欺负同学是“孩子还小”,甚至二三十岁做了更严重的坏事,依然是“孩子还小”。
“孩子还小”背后,是不肯面对教育失败的家长。
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少年法庭》提出的方案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酗酒、无所事事的家长,如何能成为孩子的榜样?习惯了走捷径的家长,如何让孩子知道舞弊是错误的?
不论是放任还是包庇,都会让孩子走向错误的方向。
同时社会应当起到纠正和教化作用。法官要有使命感和信念,法律的制订者要了解未成年人,舆论要保护受害者......孩子是一面镜子,他们成长的健康与否倒映着社会的健康与否。
“少年们不是独自长大的”,熊家长越少,熊孩子就会越少。《少年法庭》值得所有人都好好看看。
相关文章:华灯初上|子维那笑话甚么意思?4个原因 家庭不整也养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