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寄养家庭6年曾照顾4小孩 寄养妈妈:爱系可以改写小朋友命运
很多人会误解寄养和领养是同一件事。有些人会觉得照顾自己小朋友已经够辛苦,哪有时间成为寄养家庭照顾更多孩子,亦有些有心人愿意为了让面对家庭问题的小朋友能够健康成长,选择成为“寄养家庭”照顾孩子。
身为在职妈妈、育有两个女儿的Kaye自6年前成为寄养家庭,先后寄养4个小朋友,年纪最小的孩子来到Kaye家时只有3个星期大。Kaye指当初看到有未轮候到宿位的小朋友因家庭问题而过身,直言感到心痛“想像唔到香港呢个咁繁荣嘅城市系有小朋友得唔到照顾”,因而踏上成为寄养家庭的一份子。
(摄影:黄宝莹)
身为在职妈妈的Kaye育有两个分别11岁和17岁的女儿,先后寄养了4个小朋友,最长达2年,最短9个月,现时照顾一个14个月大的婴儿,来到Kaye家时只有3个星期大。Kaye表示当有孩子需要被寄养,寄养家庭会得知孩子的健康状况、居住地点,若果有需要亦会附上原生家庭妈妈的背景,例如若原生家庭的父母有吸毒习惯,寄养家庭就要特别注意孩子心理状态。寄养家庭照顾小朋友期间,机构会进行家庭探访,了解孩子状况,安排孩子被领养或回到原生家庭。
超过3800位小朋友正候住宿服务
Kaye 指:“2015年我睇新闻讲,有个3岁小朋友系屋企过身,原来系因为父母有吸毒习惯,BB嘅奶樽掂到毒品,BB饮奶之后就过身。而呢位小朋友系需要住宿服务,只系因为长期无位而发生惨剧。而家有超过3800位小朋友正轮候住宿服务,而香港系长期唔够宿位,只能够等待寄养家庭寄养。”
Kaye感到非常心痛:“ 想像唔到香港呢个咁繁荣嘅城市系有小朋友得唔到照顾”,因此开始上网了解寄养服务详情,并透过“母亲的抉择”成为寄养家庭。Kaye透露,开头有些害怕家人无法完全接纳新成员,但原来一家人可以如此齐心接纳新成员,“细女平时系畀人照顾的角色,但系透过寄养,发现原来佢都有温柔一面,识得照顾别人 。真系好感动,系一家人团结、携手去做嘅事 。”
被问到成为寄养家庭后感受最深刻的事情,Kaye就指“其实每一个都深刻,不过最深刻系我曾经寄养嘅一个BB,当时去健康院检查,医生话佢有机会有轻度自闭症。而如果小朋友被标签做自闭症,被领养机会变低。因此我哋一家人、机构、社工都好齐心帮助小朋友,最后就无事。而家小朋友系永久家庭都生活得好好。”Kaye续指“呢个系我做寄养家庭嘅动力,睇到我哋畀关注同爱小朋友,原来系可以改写小朋友命运。”
政府及多个机构为寄养家庭提供津贴
很多人都害怕成为寄养家庭需要花更多额外支出、时间和精神。Kaye表示其实不同机构都有提供协助,例如政府会提供津贴,以支付儿童每月的生活开支,另外亦会得到可豁免报税的奖 励金。
此外“母亲的抉择”亦会为桥梁计划(Project Bridge)的寄养家长提供育儿用品(如尿片、奶粉)、报销必要开支或提供津贴。香港宝洁有限公司 (P&G)及旗下婴儿尿片品牌帮宝适亦推出“寄养妈妈拍住上”三年计划,为寄养家庭提供一个月用量的纸尿片及婴儿用品以及心意包。因此,身为寄养家庭最重要是用最大的爱去爱锡孩子,让小朋友在等待期间提供安全的家,以及关爱、扶持的环境。
按图即睇更多有关寄养家庭详情:
相关文章:父亲节|退休爸爸照顾寄养孩子 另类父爱不求回报:不打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