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Cam直击4岁男童冲出马路被撞飞 要避免意外社工教路家长要咁做
“马路如虎口”大家都听过,但相对于成年人,小朋友的感知能力还未完全发展好,因此必须要家长时刻留神照顾好,近日就有两条有关马路意外的“车CAM”片段疯传,而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便是照顾者都在身边,但仍出意外,幸好小朋友只有皮外伤,但已引来不少网友热烈讨论。
妈妈疏忽小朋友被撞飞 社工指平日最重要是身教
网上疯传一段在荃湾荃景围某路口的影片,片段中可清楚看见行车线是亮著绿灯,但在过路口的小朋友却在妈妈的视线下突然冲出马路酿成意外。注册社工及认证家长教练谭鸿昌指,冲红灯其实是有关大脑控制冲动的能力问题,小朋友自出生到幼稚园开始接触群体生活,学习家规及校规。一般来说小朋友6岁开始会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亦是最佳时机。父母如发现孩子有理想守规行为可加以认同,并纠正违规行为。
冲红灯的主因往往是没有耐性与贪一时之快,如家长日常生活态度也是如此,谭认为对小朋友绝对有影响,父母是小朋友最亲密的照顾者,初小前的小朋友以模仿身边大人行为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父母如无做好榜样,自己都冲红灯时被小朋友看在眼内,学习到之后,即使父母如何解释,小朋友都不能理解,他们只著重行为本身。
长辈照顾下出事 家长指责未必有效果?
另一段疯传的意外影片与长辈照顾有关,一名推着BB车的年长照顾者,在路口不慎把“玩具波”滚出马路,心急的照顾者一心想赶快出马路执波,幸好驶至的车辆见状及时停下,而该名照顾者却疏忽了身处斜路的情况,BB车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沿斜坡下滑撞至车头,幸好眼前的车辆是停驶状态,没有造成伤亡。
谭指出,跨代照顾在香港愈见普及,父母其中一方的长辈触犯到禁忌或疏忽都难以启齿,但又始终不放心子女安全,而人年纪愈大愈难以接受直接指摘,建议父母可善用网上影片资源,以讨论形式加强长辈的安全意识,既可避免尴尬,家人间又多了话题。
难以百分百预防 学步带是好帮手
香港注册心理学家程卫强认为,在日常照顾中成年人不应该有冲红灯的行为,特别是在年幼子女面前,因为他们可能会有样学样,又或者当小朋友提出质疑时,大人容易因为面子关系,随便回答似是疑非的说法,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令到小朋友无所适从。
无论以上两个个案中,照顾者是父母或长辈,程卫强认为照顾者都必须要时刻拖紧子女,如果子女有时候会有一些失控行为,学步带便是一个好帮手,可以让照顾者无时无刻都能够控制小朋友的活动范围。至于有关长者意外的片段,是当事人没有留意到BB车冲出马路,程卫强补充:“呢一个好难预防,唯有叫佢小心啲。”
最后,教育方面可以用绘本或者故事入手,带出道路安全讯息,在幼稚园,警务处亦都有道路安全相关的教育,协助幼稚园嘅老师去教育小朋友。亦可善用各区交通安全城的模拟道路环境的公园,给小朋友去学习过马路、交通标志、等等的知识。
14岁才是单独过马路最安全年龄
香港有很多路口都没有设置红绿灯,对于这些路口,安全与否全靠小朋友的感知与留心,美国爱荷华大学曾研究一群6至14岁孩子的过马路判断能力,科学家设立了一个模拟真实的环境,并安排6至14岁的小朋友横过一条繁忙的马路几次。结果发现,6岁的儿童在过马路测试中,有8%机会被车子撞倒;8岁是6%、10岁是5%、12岁有2%,而14岁或以上的小朋友,才能够做到“零意外”。
相关文章:孩子钟意食甜嘢?分分钟过胖性早熟 呢7种食物小朋友要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