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不一样】是父亲是教练是朋友 多重身份伴SEN儿子成长

撰文: 李紫铭
出版:更新:

作为父母,陪伴子女看似辛苦,但其实亦是一个契机,去给自己尝试没有体验过的事情,重拾热血青春的感觉,同时亦可以和子女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将来回想起这段亲子时光,会不期然的嘴角上扬,就像以下这位爸爸的故事一样。

朱爸爸是一位社工,对SEN小朋友可谓也有些了解,当自己仔仔皓信出世时,意想不到的是,仔仔也有类似特征,在皓信岁半左右的时候,发现他话说不太清晰,有时表达不到自己意思便会发下脾气,更受挫折的是当时亦想为仔仔报读N班,但在面试和别人游玩的过程中,总是很可惜地不获取录,最后在母婴健康院证实皓信语言发展和专注力方面是有不足的。

而作为社工的朱爸爸知道,要排到政府的治疗可能要一段长时间,因此自己便去坊间自寻专业人士协助,包括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发现皓信需要更多地训练口部肌肉、大小肌肉、眼手协调、平衡。

为儿子考取篮球教练资格

在得知皓信要强化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后,朱爸爸认为一星期才一次的专业治疗未必足够,因此便会报一些历奇训练给皓信,直至有一次皓信看见别人打篮球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父子们的篮球之路便正式展开。

当时皓信约五岁左右,对篮球有热诚的皓信每天也在家拍球拍到被人投诉,把一切看在眼内的爸爸却相信感动,认为他喜欢篮球便真的坚持日日拍、日日玩,不是三分钟热度。而当时自己也有伤在身,因此自己也思考可以用甚么角色去陪伴皓信一起成长,毅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报读篮球教练铜章课程。

为甚么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报读这个课程的多数是年轻人或将来打算做体育老师的大学生,不但与自己有年龄差距,身型也十分健硕,要跟上他们相当吃力。

+7

篮球令父子形影不离

朱爸爸本身有信仰,在教会中亦有一队篮球队,而现时十岁的皓信也是校队的一员,因此他现在有三个角色,不但是皓信爸爸、在教会球队是他教练、亦是皓信的一位“小球迷”。每次皓信有比赛,爸爸都会尽量抽空出席,而爸爸在场,皓信亦会更努力:“皓信好想得到我认同,每入咗一球波就会望向我,我就会比个手指公佢,或者有时行过场边同佢‘Give me five’!”

落场后,两父子亦离不开篮球,喜欢篮球的皓信少不免会接触NBA资讯,父子一起看节目、港队比赛、杂志也少不免,而爸爸亦认为是一件好事,毕竟NBA的资讯涉及英文,而要把一场比赛用文字描写得生动也不容易,当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追看月刊的仔仔更会不时追问:“呢期杂志有未啊,爸爸帮我睇吓!”

篮球的态度改变了皓信

除了珍贵的亲子时光外,朱爸爸直言挑选篮球就是想皓信学识“Teamwork”,如果单纯为升学,任何个人向的运动都比篮球更有优势,例如田竞。皓信是一个颇有脾性的小朋友,有时球赛上射失关键入球,都会有些情绪出现,但皓信其实只是在生自己闷气,但无疑会伤害到与队友之间的关系,而皓信亦会从中成长,也会和队友道歉,也因篮球认识了很多朋友,由最初,因为皓信在同龄中的球技比较好,会骄傲自满,到现在会信任队友、谦虚处事,是相当大的进步。

+19

而学习上,皓信比较难集中,是不会安静和安定地坐著学习,同时也会面对很多挫折,例如数学一直算不到答案,字一直写不对等等,而皓信把篮球的一套融入了学习当中,朱爸爸认为一切归功于他对自己有“要求”,就像打篮球一样,射不进,皓信就会想是力度、角度还是姿势问题,然后不断练习改善;套用在学习上,遇上问题我们便鼓励皓信用其他方法,或者自己查字典,他现在的学习更自主化。

亲子关系是累积回来的

朱爸爸认为他和皓信的好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父子情就像储猪仔钱罂一样,是一元一元地累积而来。随著小朋友进入青春期,皓信亦进入反叛阶段,即使有时嘴巴没有说,但表情也已经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朱爸爸认为必要时,要学懂放下身段,同仔仔做“Friend”,成为他的同行者,希望将来皓信回想爸爸陪伴他的时光,会十分怀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