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爸设厂房生产Maskology学童口罩 心痛孩子冇口罩:点解会咁惨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之下,张罗防疫物资成为大家的日常,“扑口罩难,扑学童口罩更难”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声。两位80后港爸 — 豆爸爸和洋爸爸,过去数个月一直以不同方法,为孩子“扑口罩”。
眼见不少家长为口罩疲于奔命,两位爸爸更心痛孩子无口罩用,便索性自设厂房,创办“Maskology 口罩.学”生产学童口罩,希望可为香港的小朋友“尽吓力”!
四出扑口罩 网购曾被骗
豆爸爸和洋爸爸从小认识,是小学及中学同学,毕业后各自投入教育行业,后来合办教育机构。年初新冠肺炎来袭,两位爸爸亦与其他家长一样,四出为分别5岁及3岁的孩子“扑口罩”。洋爸爸忆述:“当时揾适合3岁幼童嘅口罩真系好困难,只好揾中童口罩,再绑一个结。成个二月都系忙扑口罩,试过网上留言落订、去排队,最后要拍外国朋友膊头,先有十个二十个 …… 真系宁愿自己唔戴!”。
豆爸爸亦透露,“当时太太主力搜罗口罩,佢真系好担心,无口罩就只好留喺屋企。我哋真系试过网购口罩时被人呃过钱,有过实在的亲身经历,希望可以帮香港其他小朋友。”
身兼教育工作者 体会家长苦况
两位爸爸更心痛孩子在疫情下,口罩不足又常困在家中,生活骤然改变。洋爸爸表示:“佢哋停课,又唔可以成日出街,生活pattern(模式)突然改变,真系心痛,会谂‘点解会咁惨呢?’”豆爸爸更指,孩子在家不能充分“放电”,令孩子的情绪不时大起大落,容易发脾气。
他们的教育中心在疫情之下大部分时间停业,但他们不时遇到双职家长的求助。洋爸爸分享:“我哋嘅小朋友仲细,都仲可以喺屋企自己玩。有啲大啲嘅,可能8、9岁,情况就唔同。有双职家长同我哋讲,希望可以嚟中心补习,但屋企又得返几个口罩,问可唔可以帮吓佢。中心都有少少口罩存货,就攞嚟俾佢哋。听过有啲家长话,小朋友一星期先落一次街买饭,又有啲40日无出过街,成件事都好扭曲!”加上身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更知道学童口罩的供应,与复课日子有莫大关系。“唔够口罩,就更加复唔到课。”于是便萌生自设厂房的念头。
自设厂房 推出口罩配件
豆爸爸和洋爸爸利用人脉,找寻生产口罩所需的机器和原材料。然而,学童口罩市场规模小,大部份厂商都集中供应成人口罩机,令学童口罩机器与配件供应少,成本高。他们向多间厂商叩门后,才有厂商答允协助。
他们本著“过得自己过得人”的宗旨,对工序、检测等各项细节都有一定要求,希望可以“精益求精”,但由于始终是“外行人”,因此他们形容过程为“摸住石头过河”,碰过不少钉,损失金钱和时间。
现时品牌于火炭自设无尘车间厂房,除了生产学童口罩,亦提供护耳扣及口罩暂存盒。之所以供应这些产品,亦是源于作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亲身观察。洋爸爸指:“起初我的儿子用中童口罩,橡筋位打结,令佢耳仔好唔舒服。有时带佢出街,跑跑跳跳又容易跌落嚟。”
他又表示,口罩暂存盒可确保孩子在复课后不会误用受污染的口罩。“出街食饭,大人会识将口罩放入信封或口罩夹,但小朋友操作唔到咁细致嘅动作。就算用保鲜袋,我哋不时见学生塞入书包之后会变咗‘霉菜’。如果用暂存盒,复课食饭𠮶阵,佢哋自己都可以处理到。如果存货量许可,家长又可以将个新口罩放入盒,叫小朋友饭后自己更换。”
勉励家长要坚强
洋爸爸表示,疫情之下,理解父母同时面对各方压力。“知道为人父母都系辛苦,一方面裁减人工,另一方面家庭负担又可能重咗。小朋友精力无处发放,又可能衍生情绪问题。但呢个时间家长更需要忍耐,亦要定时安排啲活动俾小朋友,例如以往我每晚都同小朋友去公园踩单车,而家就一星期一次,等佢哋未至于有太过‘翻天覆地’嘅生活变化,唔会太过suffer(受苦)。”
豆爸爸则指,他的孩子比洋爸爸的孩子年长,较为明白“病毒”的存在,也会“惊病毒”,亦较能适应生活习惯上的转变,例如知道要勤用搓手液等。“希望家长、孩子都要坚强,快啲一齐挨过疫情,相信一切总会过去的。”
“Maskology口罩.学”于今日(4月23日)中午12时开始接受限时网上预购,预计5月中投产,5月下旬起至6月首轮发货,7月次轮发货。
网站:www.maskology.com.hk(将于4月23日早上11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