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停课在家小朋友易忧虑烦躁 心理专家教你如何应对

撰文: 邓焕仪
出版:更新:

受新冠肺炎(俗称武汉肺炎)疫情影响,教育局于日前宣布,再度延迟复课,暂定最早复课日期为4月20日。停课近两个月以来,小孩子大多留在家中。生活顿然失去规律,终日留在家不能外出活动,加上受疫情资讯影响,孩子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家长可以如何应对?

受疫情影响 或现负面情绪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辅导组主管兼临床心理学家余欣泉(Rachel)指,孩子在停课期间,部分会因为不用上学而感到沉闷,或因压力骤减而感到放松,惟同一时间,亦有部分孩子接收到疫情讯息,或受家长影响,出现烦躁、焦虑、惊恐的情绪。

“他们会透过行为或言语表达出这些情绪,可能会不停问问题,如‘我会唔会会死?’、‘我会唔会中招?’,如家人的职业较高危,例如是医护人员,会显得更为担忧。”Rachel补充,受负面情绪影响,孩子或会有失眠、濑尿征状,甚至出现倒退行为,如咬手指、多了“嗲人”等。

至于家长应否让孩子知道疫情资讯,Rachel认为没有标准答案。“要视乎孩子的求知欲和年龄。一般来说如果是初小以下,建议跟他们解释为何要留在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配戴口罩便已足够,无需向他们每天更新疫情消息。”

设定生活规律 建立亲子玩意

Rachel表示,当家长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及当面对他们的提问,宜向他们表示理解。“可以揽吓佢,建立安全感,以及设定生活规律,划出亲子时间,让他们抒发情绪。”她建议家长可鼓励孩子,自行想出有趣玩意来解闷。“家长可以同佢哋一齐谂,从中加以引导,如给予他们白纸、颜色笔等材料,问‘可以用嚟做啲咩?’”

她建议家长好好利用抗疫时间,暂时放下电子产品,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可以做啲平时想做,但又唔得闲做嘅事。除了阅读故事书、玩桌上游戏,亦可以进行创意游戏,如一起玩泥胶和做手作、进行设计比赛;自创互动游戏,如收埋物件,斗快揾返;自理类游戏,与孩子一同执屋,思考什么要留,什么要丢弃;甚至进行生活化的学习,如一同认识调味料。家长亦可分享自己擅长的领域,向孩子传授学校以外的知识。”

如孩子在家里表现松散,Rachel建议家长制定时间表时,除了要清晰,也宜增添创意元素。“可加入自由时间和做家务环节,并附设奖励计划,如累积一定数量的星星,去换取到郊外游玩、买喜欢的食物的机会等。”

按图即睇抗疫亲子玩意:

+4

家长也要自我照顾

在这非常时期,家长既会担心疫情,又要同时兼顾家庭及工作,不时会自觉做得不够好,造成无形的压力。Rachel指,家长可尝试感觉自己的情绪,以及自我照顾,给予自己空间,学习随遇而安。

“家长可趁这段时间想想,究竟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叉电方法。每个人都不同的,有些人会较内向,喜欢收埋自己,可尝试做静观练习、阅读正面鼓励书籍、做家居伸展运动;如是外向的,则可找朋友倾诉。除此以外,家长亦可转换思考角度,想想在现时这个生活状态下有什么好处,如多了时间与小孩子相处、多了机会自己下厨等,为自己打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