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收纳】教孩子整理家居六大步骤 清空、选择、分类……
编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相信家长和孩子都多了时间在家中,那么居家环境就很重要了。有没有觉得家里有点凌乱不堪?该是时候整理一下吧!
【01撑场为开放式自媒体平台,点击此处进入01撑场及发表作品吧!】
复乱几乎是所有人的烦恼,“整理好没几天又恢复原状”的苦水吐也吐不完。其根本原因在于你的整理行为就有可能根本无效。
我们认知中的引导孩子做整理,就是让他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恢复原状,但现实是,没有原位,原状也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家庭即使把物品摆放得很整齐,但物与物、物与空间还是处于混乱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先做一次彻底地整理,重新规划物品及空间的秩序感,达到美好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的归位才是行之有效的。而这个整理过程,才是我们亲子整理的重心,需要家长引导孩子一同完成。
做好整理,分类很重要
整理要按照物品类别先进行分类,具体以孩子与物品之间的密切度来决定。比如0-6岁的孩子,可以从娱乐类开始,6岁以上孩子则可以把娱乐类放后。
娱乐类→书籍文件类→小物品类→衣物类
轻松整理六步法
整理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简单归纳为如下六步:
清空→选择→分类→定位→收纳→维持
第一步:清空
我们对整理收纳的理解是如何把物品收起来,所以常见场景是把散落在地上、桌上等暴露在外部的物品通通塞进抽屉、柜子,然后“关门大吉”。但实质上只是把混乱的物品移到他处,这样的整理是无效的。我们说要重新建立物品的秩序,如同重新列队组团,所以必须将某一类物品全部从收纳体中清出来,集中在一起,以便我们去重新审视。
第二步:选择
选择就是在繁杂的物品当中,选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这似乎成了一种能力,并且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当我跟妈妈们提及引导孩子做选择时,得到的答案惊人的相似:“我们家孩子什么都说要。”其关键还是在于家长没有正确地引导。选择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取舍标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第三步:分类
分类就是把选择留下的物品按照其种类、性质等分门别类。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最初接触的便是分类。看看习题册里的练习,从找到相同的一个或不同的一个开始,再往后便是找出同类。我们好像无时无刻不接触著分类,男人、女人、老人、幼儿,但真正面对自己的物品时,好似思路并没有那么清晰。
第四步:定位
我们在做整理时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定位的问题,你也可能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家中什么区域放置什么物品从未认真思考过,不整理还好,一整理反而找不到的情况屡见不鲜,这都是因为没有做好物品的定位。给选择留下的每一类甚至是每一件物品找到最合适的地方,且位置一旦决定,不要随意更改,这就是定位。
第五步:收纳
传统认知里我们所说的收纳其实就只是这一步──摆放行为。定位解决了物品摆放何处的问题,那么收纳就是解决如何摆放的问题了。摆放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如何摆放也决定了最终的整理效果及其持久性。
第六步:维持
此时妈妈和孩子们的整理收纳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从现在起,要做的便是好好保持整理成果。首先便是我们熟知的归位了,这里还要再一次强调,归位的前提是物品必须完成系统化地整理并且有固定的位置,这时的归位才是有效的。另外,维持也并不单纯指归位行为。
作者:童潼
出版社:万里机构
【01撑场为开放式自媒体平台,点击此处进入01撑场及发表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