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执屋】打扫家居扬尘PM2.5到处飞 用吸尘机情况更差
肉眼看不见的危机最容易令人忽略,早前有家长投诉,政府在清理受催泪弹污染的地方时使用高压水枪,令化学微粒扬起,影响更广的范围,是“好心做坏事”。同一道理,原来我们日常在清洁家居时,也会扬起尘埃,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质增加近6倍,令屋内空气污染指数直达等同“严重”,到底“大执屋”时应如何清理才可把影响减到最少?
打扫令PM2.5微粒到处飞 打扫后90分钟才沉降
空气中的颗粒大小分为PM10与PM2.5,人体呼吸系统可阻绝直径大于10µm之微粒,直径小于10µm之微粒则有机会进入肺部,到达肺泡区;直径小于2.5µm更有75%会进入肺部深处。目前,PM2.5没有一个安全值,意思即是任何浓度的PM2.5都会对人体有害!
台湾辅仁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副院长林瑜雯带领研究团队,针对日常行为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质之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日常打扫工作居然会使得室内扬尘量大增,悬浮微物浓度增加,更遑论“大执屋”的情况会更甚,实验更使用近年十分热门的扫地机器人进行打扫除尘,发现扬尘竟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质增加近6倍;而使用传统吸尘器时,后方气旋扬尘浓度更高达13倍,造成室内PM2.5的浓度甚至可高达54.5 - 150.4微克每立方米,而香港普遍居住环境比台湾小而且杂物多,相信浓度会更加惊人。
至于上述的数字是甚么概念?用香港标准来说,PM2.5的24小时平均标准为75微克,但其实香港的标准是十分“宽松”,世卫的最安全标准为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微克或更低,当然我们不会打扫24小时,但这数小时的打扫已足够影响健康!因为空气中的微粒在室内无空气扰动情况下,至少约90分钟后才会稳定沉降,因此身高较矮的小朋友将会吸入更多。而一家人在打扫前后所吸入的PM2.5微粒很可能已经会导致超过24小时平均值。
打扫戴口罩更安全
纵使吸尘机会扬起尘埃是不争之事实,但家居有多少浓度的PM2.5则难以定夺,早在2017年间,思汇政策研究所与城大公布使用新研发的感应器来量度个人暴露于空气污染物的情况,记录地点包括家居、办公室等。结果发现,家居测量到的PM2.5悬浮粒子含量明显高于办公室,甚至略高于交通工具,可见情况远比大家想像中严重。
在日常大家比较容易购买到的一般外科口罩,根据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测试结果,只能防到约30%-70%的PM2.5微粒;而N95口罩则能到达95%以上,因此在大扫除期间,不妨为自己及家人准备一个N95或其他能有效防止PM2.5微粒的口罩!
尽量带小朋友回避
儿科专科陈欣永医生亦指出,打扫时扬起的尘螨会充斥屋内,最常见的反应是打喷嚏、眼鼻痕痒,同时这些致敏原会令小朋友的过敏疾病恶化,例如鼻敏感、气管敏感等。而打扫时最好做法是带小朋友外出,完成后要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待室内空气情况较为理想时才带小朋友回屋内。
参考资料:台研究:用扫地机器人…室内“空污浓度飙6倍”、思汇政策研究所与香港城市大学《新一代感应器监测个人在香港暴露于PM2.5环境报告》、香港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