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生完之后周身唔舒服点算好?一文解答你多种产后问题
编按:不少妈妈产后都会出现多种不适,下文作者便地列出多种妈妈会遇到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其成因和恢复时间。
正确看待产后生理变化和不适
每位孕妇生产后身体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能帮助新妈妈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处理,从而帮助自身更快更好地恢复,并可以有效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产后生理变化很正常
新妈妈在完成分娩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是新妈妈必须经的过程,属正常现象。
生殖系统的变化
子宫:子宫是产后变化最大的器官。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时间一般为6周,其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的缩复和子宫内膜的再生,同时还有子宫血管变化,子宫下段和宫颈的复原等。
阴道: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黏膜及周围组织水肿,阴道黏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致使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阴道壁肌张力于产褥期逐渐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
外阴: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会阴部血液循环加快,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后一侧切开缝合后,均能在产后3〜4天内愈合。
盆底组织: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筋膜被过度伸展,且常伴有盆底肌纤维的部分撕裂,产褥期应选免过早进行较强的重体力劳动。在产褥期坚持做产后康复锻炼,盆底肌可能在产褥期内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乳房的变化
产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开始泌乳。妊娠期孕妈妈血液中的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升高,使乳腺发有和初乳形成。当胎盘剥离娩出后,新妈妈血液中的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急剧下降,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释放,在催乳素作用下,乳汁开始分泌,婴儿每次吮吸乳头时,来自乳头的感觉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下丘脑,通过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及其他催乳素抑制因子,使腺垂体催乳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
循环系统及血液的变化
生产后,子宫胎盘血循环终止且子宫缩复,大量血液从子宫涌入新妈妈的体循环,加之妊娠期潴留在组织间隙的液体会被吸收入血,产后72小时内,新妈妈循环血量将增加15%〜25%,应注意预防心衰的发生。循环血量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消化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胃肠蠕动及肌张力均减弱,胃液中盐酸分泌量减少,产后需1〜2周逐渐恢复。产后1〜2周内新妈妈常感口渴,宜进流食或半流食。月子期的新妈妈活动较少,肠蠕动减弱,加之腹肌及盆底肌松弛,容易便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体内潴留的大量水分主要经肾脏排出,故产后1周尿量很多。另外,产程中由于膀胱受压、黏膜水肿、肌张力降低和会阴伤口疼痛,新妈妈易出现排尿因难,尤其是产程延长者,受到胎先露的压迫,使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出现排尿不畅,甚至形成尿失禁等。妊娠期发生的肾孟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
产后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时会降至未孕时水平。催乳素的水平因是否哺乳而异,哺乳妈妈的催乳素于产后下降,但仍高于非妊娠时水平,吮吸乳汁使催乳素明显增高;非哺乳妈妈的催乳素于产后2周降至非妊娠时水平。
腹壁的变化
妊娠期出现的下腹正中线色素沉著,在产后逐渐消退。初产妇腹壁的紫红色妊娠纹会变成银白色陈旧妊娠纹。腹壁皮肤受增大的妊娠子宫影响,部分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需在产后6〜8周恢复。
产后不适多有出现
在经历了分娩的重大“战役”之后,新妈妈还会遇到一系列小麻烦:伤口疼痛、腹部疼痛,、乳房胀痛……这些小麻烦属产后正常的生理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经好好护理就能得到缓解。
伤口疼痛
自然产的新妈妈,会阴部容易出现撕裂的伤口,导致产后会阴疼痛,其疼痛程度因撕裂伤的大小及范围、个人感受而有不同,通常在生产完数小时至1天内最痛,待伤口愈合后就不再疼痛。
剖宫产的新妈妈,伤口疼痛往往比自然产来得严重,大多需要注射止痛剂,因此,医护人员有时会建议新妈妈使用束腹带固定伤口,减少活动时因为牵扯而造成的疼痛。一般来说,剖宫产的伤口疼痛约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
腹部疼痛
产后腹部疼痛主要由子宫收缩引起,产后新妈妈大多会感觉小腹有轻微的阵发性疼痛。子宫收缩的目的在于排出子宫内残留的血块或胎盘碎屑,并逐渐恢复成原有状态,当子宫收缩力量较强时,就合产生腹痛感。一般来说,经产妇的子宫收缩会较为强烈,也就比较容易有疼痛感。
阴道流血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产,在宝宝出生后,新妈妈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阴进道出血,医学上称之为“恶露”。 “恶露”是产后子宫所产生的分泌物,包含了血块、子宫内膜、胎盘残留等,一般在产后2周内就可以排净,但有时也可能拖至产后1个月。剖宫产产妇的子宫经过医护人员的清理,大部分恶露已被清理干净;自然产妇的恶露则必须靠自然剥落,因此排出的量会比较多,排出的时间也比较久。
分娩后新妈妈会大量出汗,这样的情况要持续2周左右。一方面与分娩可消耗大量体力有关,另一方面与孕期血容量增加有关。准妈妈怀孕后血容量即开始增加,在孕期32〜34周血容量达到高峰,又因为妊娠期雌激素明显增加,使身体内潴留一些水分,这些多余的体液在产后就要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因此在产后2周内,新妈妈会经常出汗。
乳房胀痛
乳房胀痛大多发生于产后数天至数周之间,由乳汁排出不畅引起。另外,如果乳房有红、肿、热、痛等发炎症状,甚至出现发烧现象,即发展为乳腺炎。造成乳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是宝宝吸奶时不慎将乳头吸破,导致妈妈的乳头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手脚关节胀痛
有些新妈妈在顺利分娩后会感觉关节不适,手脚的小关节肿胀,或是许腕节疼痛;其实,这是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常见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雄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体内积聚一些水分,关节囊内的水分也会增加;因此准妈妈会有关节肿胀的感觉,严重时还会有疼痛的感觉。产后,胎盘已经娩出体外,激素水平也会迅速下降,但水分的排出还需要一段时间,加上孕期体内会分泌松弛素,分娩后关节的韧带仍然处于松弛状态,新妈妈就会出现关节不适。
便秘
有些新妈妈产后会出现便秘,原因包括肠胃蠕动不佳、运动量减少、伤口疼痛(导致产妇不敢用力解便)等,而长期的便秘也容易引发痔疮。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能造成便秘,如有些新妈妈很少起身活动,或是精神压力过大,生活紧张。
经历了近10个月的怀孕过程,新妈妈在产后终于能和肚子里的小宝宝见面了,但各种不适的生理症状也随之而来。产后有些不适症状虽然危害不是太大,但仍会给新妈妈带来困扰,需要及时调理。通过饮食、运动、日常护理若还不能缓解身体不适,新妈妈们应该及时咨询医生,获得专业的帮助,及早摆脱身体不适。如若不然,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产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新妈妈的健康。
以上内容节录自《远离产后不良情绪做快乐新妈咪》。
书名:《远离产后不良情绪做快乐新妈咪》
作者: 刘忠纯,杨灿
出版社:万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