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 图像记忆阅读句子 5个有效的学习方法|Mommy Amy

撰文: 妈咪实验室
出版:更新:

中文主要是以象形文字所组成,没办法从字形中拼出读音,因此识字上便需要把中文字像图画般逐一记入脑中,先储下一定数量的词汇后,才有办法进行有意义的阅读。一般完成小一课程时能够认读约500个中文字,乍听之下并不少,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学习以达目标呢?在此分享一些个人觉得颇有效的方法。

一、 图像记忆法

中文字既然长得像一幅幅图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图像记忆法,对于初始识字的小朋友来说,更加添一分趣味,能够提升学习的兴趣。市面上亦有不少有关象形文字起源的图书,可以多加利用,除了识字外,更可以认识古人创字的故事。有些字的象形起源或许已无从考究,但我们亦可以运用想像力,自己创造小故事,只要能够帮助记忆,其实亦无不可。

二、  认识部首

中文字的组成其实除了象形外,亦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如部首便是其中一种;当一些基本的单字已逐步掌握后,便可引入对部首的认识,以增加更复杂笔划组成的词汇量。在此我自己推介由丽云老师撰写的系列,其中《识字真容易》及《丽云老师的阅读小学堂1:国字有意思》亦适合幼稚园的学生。我特别喜欢其选字不会太深,除了认识部首外,亦有一章节讲解如何将一些单字组合后变成一个新的单字,如“日”及“月”可以组成“明”等。而每一章的最后亦会搭配有趣的语文游戏,即使当时才低班的囡囡亦有办法完成,让识字变成游戏般好玩!

三、  认识配词

我最近发现小朋友在认读词语时,有时候可能只记得当中的其中一个单字,然后便会将所有其相关的配词误读成同一组词语。例如小朋友可能只认读到“市场”的“场”字,因此当看到“商场”、“球场”等词语便一律误读成“市场”。因此我会将每组词语分拆成个别单字,然后再配上不同字词让其认读,一来可以确认小朋友是完全认识每一个单字,同时发现这是一个增加词语量的好方法。犹其是在幼稚园主要以主题教学的阶段,这个方法让小朋友认识一个单字配上不同的字词其实可以变化出完全不同意思的词语,偶然亦因为不同的词语组合反令小朋友更易入脑。例如囡囡一直无法认读“便利店”当中的“便”字,但将其配成“大便”二字后,即立即记牢不再遗忘!

四、  阅读句子

当能够认读的词汇有一定数量后,便可以开始阅读句子。凭借经验,阅读句子的好处包括可以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认识句子结构,亦对高班及小学时常见的重组句子题型有帮助。相比使用绘本或图书,我更喜欢使用有系统性的读本。很多妈妈都推介的,有青田的《我自己会读》系列及思展的《基础汉字500》系列;两套系列都有著完整架构编排,即使在不同的起步点开始,都能够按步就班地提升小朋友的自行阅读能力。

五、  间隔重复记忆法 (spaced repetition)

最后,很多时我们帮孩子温习,都会出动到用认字卡;但当一段时间后,字卡的数量亦累积不少,该如何安排复习的频率呢?最近我便认识了“间隔重复记忆法” (spaced repetition),其理论是人的记忆是有一条遗忘曲线,因此就住遗忘曲线相对应的便是间隔重复频率,一般只要重复温习七次之后便会停留于长期记忆,不再轻易遗忘。而重复的频率亦会就重复的次数而相应拉长,虽然网上有不同的版本,但大概每次重复的间隔是上一次的一倍时间,如第一次是相隔一日,第二次相隔两日,第三次相隔四日,第四次相隔一周至八日,第五次相隔两周或十六日,第六次相隔一个月或三十二日等如此类推。这个方法亦适宜用于背诵单字,而且可以每日加添一个新的单字,如果持之以恒,便能在数年间学习到数百个单字,是一个没有太大负担下而有效率的方法。如对这个方法有兴趣,可凭关键字搜寻,网上流传著很多心得分享及实际运作的方法教

中文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主要语言,因此将根基打好是百利而无一害,即使不要求执笔写字,亦能应用不同方法提升小朋友的识字量,从而达到早日自行阅读的终极目标。以上方法可以随著需要配搭使用,推介的书籍亦可于公共图书馆借阅,希望大家小朋友都能早日享受自行阅读的成就感及乐趣,共勉之!

(Mommy Amy提供)

作者简介:Mommy Amy

自小志愿成为一名母亲,现育有两名小天使;囡囡Valerie及囝囝Wyatt;每日乐于照顾小孩并尽量不受外界影响下,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 本著‘爱分享’的个性,希望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有关亲子的大小事。

作者Facebook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mommys.lab/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