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孩子争取注意而变曳 应对策略:故意忽略|程卫强
不同的管教工具都有其适用时候,例如之前谈过的“冷静区”是用来处理情绪的,而这次讲的故意忽略,则是用来处理“为吸引成人注意的负面行为(Attention Seeking)”。如果有关行为并非“为吸引成人注意而出现”,故意忽略未必有用。
近日有朋友问到有关孩子的行为问题,并表示已用了“故意忽略”,但有关问题却仍然一直缠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故意忽略(Planned Ignorance)”的这个技巧。
可是,我们怎知道那些行为,是否“为吸引成人注意而出现”呢?爸爸妈妈可以先留意一下,有关行为出现的情况,是否当时照顾者都没有在关注孩子呢?举例说,妈妈忙于照惯年幼的弟弟,哥哥就故意发出尖叫、甚至将东西掷在地上,以吸引妈妈的注意。而这个行为,特别在没有照顾者关注孩子时,会特别出现的,这就有可能是Attention Seeking的问题了。
反之,如果这个行为的出现,带有明确的目的,例如孩子因为想买某个玩具而尖叫,这样,就不应该用故意忽略了(可以用其他的例如转移视线、约法三章、多看一会等等)。
当确认了孩子因为要“吸引成人注意而引起负面行为”后,除了故意忽略外,其实也有其他方法的,例如在孩子出现负面行为前就关注一下他,例如称赞他自己在玩积木,很乖巧;又或者预先告诉他妈妈在忙什么,要他等一会(但要注意幼儿的能力,不能等太久哦);甚至邀请他一起帮忙,从而建立他的能力感等等。
若果负面行为出现了,父母要使用故意忽略时,首先必须确保孩子当时是安全的,然后就可以故意不关注他(表面上),但实际上是暗地里观察他,以免孩子因情绪升级而出现危险,而且,故意忽略很重要的,并非单单的忽略,而是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能够得到关注,什么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例如尖叫,他总不会一小时60分钟都在尖叫的,总会需要抖一下气吧?这时候就应该出力地称赞他“哗!小明真系大个仔啦!佢自己喺度安静咁玩玩具!妈妈好开心!”然后甚至可以给他一个大拥抱(之前的尖叫呢?算数吧!),之后可以告诉他等一会、也可以邀请他一起帮忙、也可以给他一个任务,总之,你已经知道他需要你的关注了。如果他再次出现负面行为?那你就重启“故意忽略”的步骤吧!
值得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在执行故意忽略的过程中,孩子的“行动”会升级,甚至伤害到人或物,例如将自己的头撞在墙上。这个时候,爸妈切忌露出一副很紧张的表情或语气,而应该保持目无表情、说话语气坚定但不浮夸(快去报名艺员训练班),然后走过去,将孩子(强行)移到安全位置,然后直接、简单、清晰的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当孩子稍停下来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立即称赞他的安静行为(即使那个时候已经是两行鼻涕!),而且语气、表情也要丰富,如不明白可以去学一下我们的国粹“变脸”!
简单的总结一下,故意忽略有几个重点:第一:引起行为的原因(只适用于Attention Seeking的行为哦)第二:注意安全第三:以赞赏良好行为作为最终目标
希望小小的贴士,在各位爸爸妈妈的育儿路上有一丁点的帮助。
作者简介程卫强两子之父,香港注册心理学家、英国特许心理学家,双硕士学位(应用心理学(特殊学习需要)、环球商业管理)、双学士学位(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现为大学客席讲师、私人执业心理学家、企业顾问、创业家,却同时是专注力不足症(ADHD)患者,现身说法读书不需要坐定定、分心也不一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