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如意事向家人“问责” 难以建立爱与同理心|失败妈妈之日常

撰文: 失败妈妈
出版:更新:

很久以前,我就发现自己很喜欢把不如意的事,在一千零一秒发生后在脑海中产生了怪罪他人的念头。从前念头可能只在心里,而把念头直接不修饰地说出来的情况,在成为全职妈妈后就变得更明显。

(GettyImage)

家中很混乱,每次整理没很久就打回原形,都是因为老公在处理家事上不配合、家务助理的间中偷懒、孩子每天也帮倒忙把家中物品乱移位……

活动迟到了,都是因为港铁又延误、小巴上了三架也上不到、小孩临出门才闹情绪……

自己生病了,都是因为老公经常不在家没支援、昨天那所餐厅冷气过份的大、孩子半夜无故恶梦惊醒弄到我睡不够……

每次发生计划以外的事,我的脑袋有9成机会也是自动去想──是谁令这件不如人意的事发生?即使不是一个人的错,我脑海也会不自觉地想找出所有令这件“坏事”发生的滋事人物,包括我自己。

(GettyImage)

我从小就生于一个“control freak”的大家庭,以致自己在成长路上在掌控和放手之间经历过不少痛苦地争扎。而每次发生问题时,找出是哪些人的错,就变成了抒发自己心中郁闷和恐惧的方法。

但即使问了“这是谁的错”,其实很多时只不过是把自己的不快发泄。这种方式的问责,事实上谈不上是和平的沟通,这种对话无论是对自我和他人,也有着负面的影响。当我只是专注于追究是谁的错和怪责谁是事件中的最大“凶手”,通常都缺乏足够的正面力量、意志再去根本地改善问题和令自己他人负起真正责任,因为我已花掉大部分的力气去发放负能量情绪和找出哪个人错得比较多。

爱的关系和同理心永远不能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下建立,尤其孩子渐渐长大,“期望落差”和“不受控”的情况只会更多更广。每次我有这种思维模式时,其实都不自觉地伤害了身边爱我的老公、孩子和好友,但愿妈妈我能写下此文贴在家中多醒觉,放下恐惧,让爱与同理心先由家中好好每天孕育,才能传延至社区和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失败妈妈

一位平凡的基督徒全职妈妈Carrie,读了教育硕士、上过无数教师培训课程,本著以主耶稣为榜样,以为可以理想化教养孩子,但低估了自己的不完美,以致每天育儿和教养都充满血泪和笑料。现为小岛学园董事,育有一子陈皮。

作者Facebook专页:陈皮下厨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