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父舍不得骂女儿 “熊猫爸”重视子女内心世界│招隽宁
八件前,美籍华裔教授出版《虎妈的战歌》一书,牵起了虎妈热潮。其后“虎妈”特指对孩子严厉的华人母亲,操控著孩子的社交和生活,少顾孩子内心世界,要换取孩子卓越的成就。
西方研究曾指华人父母的教养专制。专制型(authoritarian)父母严格,多用控制和检讨方式,对孩子的期望高,心灵支援却较少。他们认为专制的教养同时意味敌意、不信任和支配。反之,受人推崇的是威信型风格(authoritative),除了高要求,亦肯定孩子的个人自主感,接纳他们的情感。研究发现在威信教养下的孩子心理较健康。
香港学者研究深圳父母的教养风格
过去香港学者留意到,西方的教养风格放在华人文化里未必完全适合。华人的教养文化里有“管教”的观念,透过训练和操控表达了父母的关爱和培育,“管教”与专制和威信型各有相似。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两位学者谢莎和李辉近日发表研究,尝试在中西教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华人父母的教养风格及父母二者教养有何分别。
学者在一所位于深圳的幼稚园里成功访问了86对中产父母,他们的孩子男女约占各半,全都为5、6岁。在父母都填写问卷后,学者到访其中四对父母府上进行访谈。
熊猫爸罕有 是看重子女内心世界的男人
学者运用统计学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为教养风格进行分类。主流的父母不是严厉如虎,就是倾向宽容:结果显示42%是宽容型的家长,39% 是虎爸妈。整体只有19%是肯定型(supportive)的父母,其中爸爸的比例高,约占三分二。学者称这些著重子女内心世界的爸爸为“熊猫爸”。
“熊猫爸” 敏锐于孩子的情感需要,肯定子女的想法,促进自尊心、独立等方面的发展。为何有熊猫爸的现象,学者则认为需要待进一步研究才能解释。
而“虎”是指西方的“专制”和华人的“管教”两者均占很强的教养风格。
爸爸疼爱女儿 “不舍得骂”
研究又印证了“女儿是爸爸的情人”的说法。结果显示,爸爸明显地少用专制(虎)的方式对待女儿,妈妈对待儿子或女儿均无相同情况。学者认为这结果与许多其他研究一致,爸爸倾向对儿子更严格,对女儿较宽松。
虎妈更多 与子女成长阶段有关
这群父母的社经地位和教育水平较高,因此整体来说不少人都以威信型管教为主。但结果显示,整体上妈妈的管教风格比爸爸略为专制(虎)。这特别反映在妈妈较多管教情况是没给理由的责罚、喝骂,而爸爸则较多向子女解释和引导。
学者如此解释 “虎妈”现象:上一代爸爸为了扮演严责管教的角色,会刻意与孩子保持距离;当代的爸爸相处时间变少,则尝试以玩乐与孩子亲近,责罚和管教的责任就移交妈妈身上。
虎妈现象或许也与幼童的成长阶段有关。在孩子年幼时,特别倚赖妈妈发挥持续的照顾和教育角色。学者以其他研究补充道,当子女慢慢步入青少年期,爸爸在管教、培育自主和独立的角色会变得更重。
参考资料:
Xie, S., & Li, H. ‘Tiger mom, panda dad’: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arenting profile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89(2), 284-300.
作者简介:招隽宁(父职研究及培训经理)
作者组织网站: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全职爸爸,认为世上没有爸爸是兼职的。好奇心重,钟意研究爸爸角色,希望有日揾到传说中的父能量。每天在好爸爸中心上班,并负责管理一个研究父职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