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共读不只是“读”书 父母必要知的选书要诀

撰文: 余嘉文
出版:更新:

亲子共读好处多,有不少家长也有跟孩子阅读童书、讲故事的习惯,不过有绘本专家就分享,亲子共读并不是单纯简单“读”书,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亲子共读,不但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能有效增强孩子创意力。摄影:余嘉文

选择共读书籍要诀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共读时会倾向单纯地讲故事,但很多时候会遇上孩子扭计不愿意继续听故事的情况。ungoogoo故事馆创办人CanCanMa表示,其实亲子共读有要诀,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要投入于“共读”的活动里,要自己也享受故事,并建议父母让小朋友主导及选择应该要读哪一本书。

书伴我行(香港)项目总监梁凤仪(Angela)亦补充,父母应该要先看过书本内容才和孩子共读,因为很少小朋友会自己喜欢看书,很多时候都要家长陪伴,因此家长投入阅读,可以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她亦建议父母按照小朋友的兴趣选择书本。

绿脚丫亲子读书会创办人柯佳列(Kenny)亦建议父母可以多看书,建立“品味”,并利用小朋友成长、生活作为选择书籍的目标,例如在去旅行前夕,和小朋友读一些有关飞机、旅行的书。

左起;书伴我行(香港)项目总监梁凤仪(Angela)、绿脚丫亲子读书会创办人柯佳列(Kenny)、ungoogoo故事馆创办人CanCanMa

缤纷色彩吸引孩子

被问到怎样的书籍才适合亲子共读,CanCanMa就表示,最重要的是书本图画要漂亮,色彩亦要缤纷以吸引家长和小朋友,另外文字亦需要优美、有美感,故事内容要有节奏感、引人入胜。Kenny则补充指,书本除了要有美感,亦有由质感。

Angela表示父母不应问孩子从阅读中有什么得著。

“共读”不应带有目的

很多父母和孩子共读,为的是希望孩子可以从阅读中学多点生字、道理,CanCanMa强调父母不应该将“共读”的活动变成让孩子有得著的时间,尽量不要在共读后要孩子回答问题,或要孩子分享学到的东西,要让孩子享受共读。CanCanMa认为,父母在亲子共读中并非担任“讲故事者”的角色,而是“火车头”、带领孩子走入故事世界的角色,父母透过共读让孩子感受到爱。Angela亦表示,父母应该将孩子期望放下,不应问孩子从阅读中有什么得著,否则孩子便会觉得共读后有测试,便会渐渐抗拒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没有限期

CanCanMa表示,亲子共读并没有限期,随时随地、任何年纪皆可以进行,只是共读的方法需要按照孩子需要而改变。例如由朗读书本上的文字,到一起细阅文字和图画,到孩子长大后可以在同一空间读不同的书,都能达到共读的效果。

CanCanMa推介不同年龄层童书。

不同年龄层童书推介

CanCanMa建议不同年龄层可以阅读不同类别的书籍,分为0至2岁、3至4岁、5至6岁及7岁或以上。

0至2岁的小朋友适合阅读一些质感比较厚、耐用的书籍,CanCanMa推介0至2岁小朋友可以和父母一起共读《Pat the bunny》、《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及《亲一亲》。

至于3至4岁的小朋友适合阅读一些情节比较多,生活情节拉阔的内容,能够透过书本有比较多的想像和联想。CanCanMa推介3至4岁的小朋友可以和父母一起共读《奇奇怪怪真奇怪》《Elmer》、《超神奇糖果铺》、《I Want My Hat Back》、《电车小叮在哪里》、《蜡笔小黑系列》。

+1

5至6岁的小朋友开始有个人成长元素,会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什么”,父母可以和他们共读一些有关成长、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书籍。CanCanMa推介5至6岁的小朋友可以和父母一起共读《短耳兔》、《鸡蛋哥哥绘本集:长大真好!》、《Grandad's Island》、《The Snail and the Whale》。

7岁或以上的小朋友开始有自己阅读能力,但父母依然可以和他们进行共读,选择的书本应该要偏向有讨论空间、启发性和探讨性,以阅读作为亲子沟通平台,让孩子反思和思考,并以阅读通向世界层面,探讨世界议题、社会议题及现正发生的事。CanCanMa推介7岁或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和父母一起共读《世界中的孩子》、《The Happy Prince : A Tale by Oscar Wilde》、《我家在海边》、《正义使者:晃晃星人之卷》、《承诺》。

透过阅读激发孩子创意

小朋友有阅读习惯,可以激发创意。Angela认为,只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图书,便能够激发小朋友的创意。她推介anthony browne的《Shape Game》,让小朋友从各种形状中展现创意。CanCanMa则表示父母应该主动打破框框,让小朋友主导如何读书,例如在阅读《TheVery Hungry Caterpillar》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模仿毛毛虫,或和孩子延伸故事,皆可以发展孩子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