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梳理情绪、给予安全感 专家教你3式安抚小孩情绪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因逃犯条例而引起的社会冲突愈发激烈,不论是电视、报刊还是手机都有大量相关新闻,小孩难免会接触到暴力资讯,或会因而引起激烈反应。注册心理学家程卫强(Victor)表示家长除了应该替子女筛选资讯,亦应适当地疏导小孩情绪。

Victor指小孩想多了解时事是合理的,但家长应先过滤。

当小孩看到打人或血腥影片和照片时,难免会感到惊慌和害怕,有家长或会阻隔子女接触所有新闻资讯,但Victor认为如小孩想了解社会事件是合理的,家长不宜完全隔离,但可以为小孩筛选适当的新闻,把过于暴力和血腥的照片影片先过滤。

当小孩因为新闻画面而感到不安和激动,Victor建议以下三个处理步骤:

1:即时把小孩与资讯隔离。

2:帮助辨别及疏导情绪,给予同行感。年幼的小孩未必知道甚么是惊慌、害怕、愤怒等情绪,Victor建议家长可形容一下身体的感觉,协调小孩理解,例如“你可能会觉得身体好热、心跳好快或喘气,妈咪知道你或者会好担心或好惊,唔知点算……”Victor建议家长减少用“是不是”这类closed-ended questions(封闭式问题),可多用“或者会……”、“可能会感到……”等open-ended questions(开放式问题),因为面对封闭式问题时,小孩或会惯性地只回答是或不是,而开放式问题则可鼓励小孩说多一点点。

3:给予安全感。

疏导情绪后,便要提供安全感。Victor建议家长可直接一点的说“妈咪嗲哋都不开心,不过会陪住你。”让小孩知道父母会在身边保护自己,对话时亦不妨多点身体接触,例如拥抱或摸摸头等等。如果小孩向来有陪睡物件如小被被、布偶,亦可让小孩抱著,Victor指出这步骤的重点是要利用小孩向来熟悉的物品或对象,来释除心中突如其来的不安。

注册心理学家程卫强。(受访者提供照片)

另外,情绪亦有潜伏期,Victor指即使小孩没有即时的明显反应,并不代表他们心底完全没有情绪,当知道子女接触暴力资讯后,家长亦应主动关心小孩的心理情况,同时亦提醒父母在梳理过程要保持中立,不应加入过多个人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