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五个日常细节 让孩子养成生活好习惯|博士妈妈

撰文: 博士妈妈
出版:更新:

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万千宠爱在一身,除了父母照顾之外,还有四大长老及工人姐姐,家长爱孩子与纵孩子往往只差一线,家长必须拿捏合宜,著重孩子德育,好让他们培养良好品格,身心健康地成长。

不少人盛赞日本及许多国家的小朋友很守规矩、彬彬有礼,那其实与他们自小家庭教育、父母身教有关,小朋友在外吃饭更会主动收拾餐具,反观香港小朋友则未成习惯。

其实,家长们也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让孩子养成几个良好习惯。

(一)让孩子自理日常生活

如果家长过份照顾孩子,小朋友往往患上公主病、王子病,只懂饭来张口,甚至连绑鞋带也不懂。有教师朋友告诉我,曾有中一学生开学时全班学生也不懂用筷子,只懂用匙羹,因为他们均不需自行揸筷子吃饭所致。有时候,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任务,让他们负起应负的负任,学会承担,并培训他们的自理能力,简单如吃饭,家长应鼓励孩子自行揸筷子吃饭、起床后自行折被等。

(二)  增加体力劳动

照顾者对孩子呵护无微不至,我们常见小朋友返学放学两手揈揈,书包由外佣姐姐或长老代拿;路程超过十五分钟距离的地方,许多爱子心切的家长,都会让孩子搭车,取代行路。其实,适当的体力劳动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一来小朋友可锻炼体能,二来让他们培养责任感,家长可以多让他们走路上学、自行拿书包等简单的事。

(三) 适当放手 训练解难能力

不少紧张家长怕孩子生病,将家居布置如无菌般,经常消毒;有人甚至更劝人为孩子而遗弃家中的猫狗。其实,早已有研究指,小孩由细到大起接触动物及与猫狗一起生活,身体会更健康,抵抗力较没有养动物的孩子强壮。另亦有些老人家怕孙儿会冻,而不理天气冷热也替孩子穿很多衣服,大家甚至讽刺这是四大长老所谓的冻。父母及长辈不可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的成长阶段也必须经历不同的挫折及困难,我们应适当放手,培训孩子的解难能力

(四) 分担家务

即使许多家庭都有外佣,但家务是一个家庭的事,不应该有工人与主人之分,外佣只是因父母工作忙碌,需要有成年人辅助照顾孩子,家长千万别让孩子觉得工人是低一等,或要求外佣负责所有家务,自己则挠起双手,什么都不做。我们可让小朋友从小养成习惯,负责一些家务,让他们明白每个人也应为家庭付出,学习爱护家庭,即使是年幼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给他们简单的任务,如吃饭前抹台、或协助盛饭等。

(五)家长身教最重要

父母是孩子一面镜子,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很难教孩子戒掉恶习。如父母经常与别人吵架或不懂尊重别人,周围掉垃圾、欠缺公德心,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相反,如父母以礼待人,尊重别人,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家长要孩子养成几个好习惯,成为有礼貌的人并非难事,只要从实际生活细节开始入手便可。

作者简介:秦蓁博士 Joyce chun

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博士,身兼言语治疗师、新加坡卓荟国际幼稚园校监、社企创办人于一身,育有两仔一女,爱钻研孩子成长,常透过小把戏训练学生及孩子,开设“博士妈妈”facebook专页,与家长分享育儿心得

作者Facebook专页:博士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