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2019】小朋友学英文忌操练 英语专家:要有互动才学好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很多父母都希望小朋友从小学好英文,在家中、在街上的日常生活中都多和孩子说英文,期望营造一个“多听多说”的英文环境。但是,资深英语专家施敏文教授却遇上过令人极尴尬的事,因家长的英语发音不准,而闹出笑话。要学英文,还有什么好方法呢?

将“eat your food”变“it your food”便很易闹出笑话。(VCG图片)

香港小孩都是“繁忙儿童”,在快餐店的一隅,便有一位妈妈正在催促孩子快点完成面前的食物,赶过下一个行程。施教授当时坐在他们的旁边,不停听到港妈尖声叫:“It your foot! It your foot!”令他心生疑虑。原来是港妈的英语发音不正,曾把“Eat your food”的发音错发,让人笑话。

施教授也是一子一女的父亲,他也曾就子女学习英语的问题而思考过。“假如要孩子学习到native speaker一样的英文,不用思考便能出口成文,由出生的第一天便要开始和他说纯正的英语。”即使BB尚未听懂、不懂表达,但在不知不觉之间也在吸收语文能力,到牙牙学语的时候,便能说出英语来。他也想过和太太一个说英文、一个说中文,培育双语宝宝。“我转头一想,我的家人都说广东话,假如我的孩子和我的父母在场,我要和父母说英文吗?”他认为,亲人之间的真摰交流比英文重要,便放弃了当初的想法。“最后我的子女都能上大学,即使在3岁才学习英文,程度要应付学习和工作也不成问题。”他笑说。

认清教育目标

身为过来人的他,建议家长在培育孩子的英语能力时,必先认清教育的目标。要是想孩子如外国人般出口便是英文,就由出生开始和他以英文沟通;假如想孩子在学业上加强英语,则在平日和他多学习便可。

愈早做补充,不代表愈有用。(VCG图片)

对于港妈经常在沟通之中夹杂英语生字,如“吃点Carrot啦!”、“你今日有冇be quiet呀?”,可能是想孩子多听多学习一些生字,不过施教授直指其实对学习英文没有用处。

另外,书展开锣又是父母大扫补充练习的时候,他也提醒死记硬背式的文法练习并不能帮助孩子学习英文,也不是愈早操练,愈能“赢在起跑线”。

资深英语专家施敏文教授。(王淑君摄)

让孩子学习英文有窍门

施教授表示,学英文最重要是令小朋友对英文产生兴趣。“有学生的女儿很喜欢英语,很喜欢看书,年仅14岁便赢了全国的征文比赛冠军。”而兴趣的起源便是“互动”。

“无论是上堂学习phonics、看影片学英文歌、用点读笔看故事书,这些都是小朋友学英文的途径,都没有坏处。”他认为,要小朋友持续对英文产生兴趣,必需有所互动。“例如,看故事书时有父母问他问题、讲故事,上课时有老师互动,点读笔一点有回应,其实也算是互动。”他说。

他忆起儿子升小时,一开始面对英文默书也很困难,相信对很多家长而言也很有压力。“后来儿子发现英文生字的读音和字母组合有关系,默书便能自行温习,不用我在旁了。”施教授观察到本地家长和孩子都有点“港式口音”,今年书展推出新书《英语本色》,希望大家多加留意发音,学习英文更从容。拥有多年培训英语教师经验的他坦言花了2年时间撰写此书,搜集了常见的港式英语实例,再提供发准音的小贴士,希望能帮助到一众家长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