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题.有片】90分钟测试 公众地方喂母乳有冇人眼望望?
8月首个星期为“国际哺乳周”,大部分的妈妈都深明母乳是带给宝宝最珍贵的礼物,故很多妈妈产后便会开始母乳喂哺,但要坚持这条路需要面对不少困难,包括身、心各方面,要在街上喂哺母乳,社会大众的目光亦是妈妈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在公众地方喂母乳,是否一定多人眼望望,甚至会出言阻止?我们找来育有10个月大女儿的母乳妈妈思晨,来到她日常会喂哺母乳的地方,亲身体验母乳妈妈所面对的问题。究竟在公众地方喂母乳,有冇人会眼望望?是歧视?定纯粹出于好奇?摄影:潘思颖
近年无论政府、医学界也致力推广母乳喂哺的好处,但不少妈妈也反映公众接纳程度低,不少人对妈妈在公众地方喂母乳,也会投以怪异眼光。为了进一步了解母乳妈妈日常在喂哺母乳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测试,并找来拥有3年喂哺母乳经验的妈妈思晨,在她日常生活经常会到的沙田新城市广场一带,在3个不同的公众地方包括两个食肆及公园喂哺母乳,我们从远距离拍摄各方途人的反应,以了解大众对妈妈在公众地方喂哺母乳的接受度。
经过90分钟的测试,记者现场所见有4人在思晨喂哺母乳期间曾注视她,并与身旁的人讨论,其中一位较年长的婆婆更直言觉得她不应在公众地方喂母乳,她说:“这样(公众地方喂母乳)会不好意思,不应该让人看到,在家就没问题。”
歧视问题或仍存在
虽然近年社会大众对妈妈在公众场所喂哺母乳的接受度已大大提高,有政党曾于去年进行调查,有81.3%受访者个人接受公众地方喂哺母乳,惟问及受访者所认为的社会观感时,仅28.4%受访者认为本港社会目前接受公众地方喂哺母乳。而测试所见,社会大众对妈妈在公众地方喂哺母乳仍未完全接受,甚至可能存在歧视问题。
别人怎样想我不能改变他们,我做到的是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喂奶,别人要望我也不会介意,只要不会对我说难听的说话,我就没所谓。
育有2女的全职妈妈思晨,两名女儿分别3岁及10个月大,自3年前大女出生后就开始喂哺母乳,直至现在小女儿10个月大,多年来从没间断,大女现在仍有一餐会以母乳喂哺。由于家中没有聘请外佣,喂奶、洗衫、煮饭全部一脚踢,虽然辛苦,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喂哺母乳。“由大女一出世便埋身喂她,期间也遇到不少问题,但我会找有经验的人帮忙,我觉得母乳是妈妈给小朋友最好的礼物,就算多辛苦也不应该放弃。”
由于大女儿仍未上学,思晨每天忙于照顾她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喂哺小女儿,居于沙田的她不时会带女儿到新城市广场一带吃午饭或逛街,也习惯了在公众地方喂哺母乳。“细女不太愿吃粥,所以午餐有时都会埋身喂奶,沙田人多,BB就更多,要找育婴室实在不易,所以我已习惯随时在不同的地方喂奶,如餐厅、公园、巴士甚至港铁,跟其他人面对面的,都会有人望我,我会自己避开别人的眼光。”思晨觉得有人望,但也不一定是歧视,有时只是对方出于好奇而望,最重要是妈妈自己的想法,没有做错,就不用理会旁人的目光。“有时妈妈会想得太多,别人望一眼,就会想别人是否歧视我,其实可能别人只是好奇望一眼。”
小朋友要饮奶,无理要他去洗手间,不是吃饭的地方饮奶。
相比大女在2013年出生时,思晨觉得近年大众对于妈妈在公众场所喂哺母乳的接受度已相对提高,而商场的育婴设施亦有改善。以沙田新城市广场为例,经过装修后第三期商场地下已增设一间较大的育婴室,可容纳多位妈妈同时哺乳。近年政府及不同的机构也有推广母乳喂哺友善设施,现时全港17区亦已经有超过60间食肆加入成为“母乳喂哺友善公众场所”,稍后亦会推出“母乳喂哺友善商场”计划,鼓励更多公共场所建设哺乳友善环境,为母乳妈妈提供全面支援。
不过,这些设施仍未能完全应付母乳妈妈的需要,在部分地区如旺角、湾仔等要找哺乳设施仍然是相当困难。在街上喂哺母乳难免仍惹人侧目,思晨希望政府及各方的推广,可以完全消除大众对母乳妈妈的歧视。
母乳喂哺这条路实在不易走,思晨觉得妈妈只要有正面的态度,加上家人、朋友及社会的支持,就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