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学校】村校被锦田古迹环绕 小学生变做“讲故佬”
长假期即将来到,很多人都在计划到外地旅游,其实香港还有很多地方未被认识,有待我们去好好发掘。位于元朗锦田的通德学校,被古迹环绕,一群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变身为“讲古佬”,做小导赏带大家一起认识锦田。摄影:欧嘉乐
不说不知,原来锦田是一个满有历史的地方,不仅曾对抗英军,也有很多载有当地文化的古迹建筑,而最近有艺术家在锦田画上一幅幅缤纷壁画,新旧共冶一炉。
想多多认识锦田,可能要请教通德学校的一班“小导赏”,他们自行收集了不少有关锦田的历史和文物建筑资料,更请教了当地的“活字典”邓英华先生,深入地探究过锦田的文化和历史,最后由老师协助下制作成“导赏路线”。早前,有来自澳门的中学生到校交流,学生们便第一次带团出发,让大家也对锦田也有更多认识。
便母桥:
位于锦田水头村,由孝子邓氏邓俊元建于康熙43年(1710年),是为了方便母亲过河探望自己而建成,共花了6年时间建造,于康熙49年(1716年)竣工。而在2013年,在便母桥附近加建了新便母桥,减轻旧桥的负荷。
长春园:
一级历史建筑,位于锦田水头村,约建于1860年,至少逾百年历史。这是整个锦田古迹群中,惟一训练武科人才的学堂。现时园内仍放置了三把曾用来习武的铁关刀,分别重65斤、85斤和112斤。
二帝书院:
香港法定古迹之一,位于锦田水头村,是一所供奉文昌和关帝的教学场所。书院前院以白砖砌成,称为“白石巷”,因此学生又被称为“白石巷子弟”。在二战之后,已不再作学校用途。
溯流园:
又名“知稼堂”,位于锦田水头村。院入悬挂“父子登科”牌匾,为纪念邓鸣鸶及邓廷柱两父子先后成为武举人。
吉庆围:
以“铁门事件”著名。1898年,英国于1899年4月接管新界,但锦田居民不甘做英国的属民,以吉庆围为据点,与英军展开血战,最后关闭铁门抵抗。英军最后以大炮攻下,占领吉庆围,把铁门拆除并送到伦敦作战利品展览。到1925年,由港督司徒拔主礼,交还铁门。
壁画:
由一群义工创作的壁画群,现时共有32幅壁画,内容以“爱”为主题,再加入围村的传统文化特色,是一个全新、具特色的景点。
黄伟立校长表示,学生在搜集资料时都非常认真和投入,选择的古迹和景点都别具意义,他们在计划书中更发挥小宇宙,想像可以如何活化古迹等等。黄校长又指,学校鼓励学生关心社区,而区内邓先生亦盼锦田的历史能一代传一代,便启动了这个专题研习,“学生不只用纸和笔,更是亲身去接触、去了解、去查问”。
通德学校拥抱村校特色,校舍空间虽然不大,但色彩缤纷,而且一级只有一班学生,师生关系尤其亲密。学校参考著重师生互信的芬兰教育,学生在下午的课堂会尝试木工、音乐、时装设计等,为他们提供追寻梦想的机会。黄校长透露,“小学生导赏”日后或会举办公众团,而他们亦正计划利用锦田独特的优美景色,筹办森林课程,让学生有更多不同的体验。
***作为父母,每逢假日或长假期,都为了谂节目而头痛,如果你有好玩及难忘的本地及外地玩乐推介,欢迎你跟我们分享,请把你想分享的内容、行程、相片及联络方法传至parenting@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