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小一】品格比才能重要 4个幼稚园阶段培养的观念丨博士妈妈

撰文: 博士妈妈
出版:更新:

孩子愈大愈难教,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上小一前就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品格,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是应该和不应该做的。

相信不少家长现在正忙于为小朋友报读小一或幼稚园而作准备,希望孩子能突围而出。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才能,学校最重视的并非孩子拥有多少张证书、参加了多少项课外活动,校长和老师最重视的,还是学生的品格。所以,我今次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小朋友在学前阶段时应有的品格,和千万不要养成的坏习惯。

一、不要养成讨价还价的习惯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完成功课、完成一件事和听听话话,所以往往会与孩子讲条件,例如孩子考获100分,便送礼物,又或会送一部智能电话给他们。同样,孩子亦会有样学样,学懂与家长讨价还价。我们经常会在周围听到孩子跟妈妈说:“是否做完功课就可以去玩?”、“读完半小时书是否可以让我看半小时IPad?”等。这时,我会建议家长切勿就范,因为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责任,如上班是父母的责任,读好书是小朋友的责任,不应让小朋友错误地以为做好应做的事便可讨价还价。

要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们的责任。(Gettyimages/视觉中国)

二、从小就需要学懂尊敬长辈

许多孩子都是由四大长老照顾,爱孙心切的长辈经常迁就孩子,甚至变质成纵容孩子。许多小朋友到老人院探访时是懂得尊重老人,但回到家时却又对照顾他们的四大长老或长辈呼呼喝喝,甚至不揪不睬。作为父母亲,我们必须教导孩子尊重长辈,简单如吃饭时,需要先叫长辈吃饭;见面时,需要主动与长辈打招呼等。小朋友从小开始就需要有尊敬长辈之心,而不是长辈需要对你有尊敬之心。

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尊敬长辈之心。(Gettyimages/视觉中国)

三、不要做自私鬼

小孩如同一张白纸,他或她的性格如何,是与家长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我们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教导他们拥有和别人分享的心,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小朋友年幼时不懂得分享,是会对他们的发展会造成障碍。自私自利不单是指物质上,而是知识、内心和其他方面上,小朋友都需要学懂如何与人分享。例如有些小朋友即使懂得某些知识,但自私地拒绝与别人分享,到他们长大后,这些行为只会令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愈来愈少,视野也愈来愈狭窄。知识是需要与更多的人讨论,才会学到更多的。

要让孩子学懂与人分享和讨论知识。(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四、学懂尊重别人

叶德娴在早前拍摄的广告里,提醒了大众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要互相尊重,这不只适用于成年人身上,而更是适用于小朋友的身上。孩子应该从小学习尊重与他共同享用公共地方的人,因为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例如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街上掉垃圾,原因是因为公共地方不是你的,所有在这里的人都是在共同忍受和尊重对方,所以小朋友一样都需要学懂尊重别人。

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教导孩子不要做缺德的行为,例如乘坐飞机时不可以用脚踢椅子,到餐厅吃饭时也不可以用鞋来踩椅子等。当家长看到孩子有这些行为时,就应该教导他们易地而处,考虑对方的感受。

许多人说孩子愈大愈难教,性格在小学阶段或已定型。但家长希望增加孩子入学竞争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简介:秦蓁博士 Joyce chun

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博士,身兼言语治疗师、新加坡卓荟国际幼稚园校监、社企创办人于一身,育有两仔一女,爱钻研孩子成长,常透过小把戏训练学生及孩子,开设“博士妈妈”facebook专页,与家长分享育儿心得

作者Facebook专页:博士妈妈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港孩小学前需DO & DON’T 习惯”​】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