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展】爸爸特有的沟通特性 建立幼儿社交沟通能力丨招隽宁
当爸爸的回应与妈妈不同时,幼儿会注意到差别,从而学了新事物。研究发现爸爸发挥独特的直接影响,在语言发展方面尤其明显。
大人方式说话 挑战孩子脑筋
爸爸一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妈妈少,自然就没有那么熟悉幼儿的说话方式,变相就没有那么“迁就”孩子沟通能力的程度。
幼儿觉得爸爸所说的话不容易明白,但富挑战性。研究指出爸爸与子女的沟通特性包括:
1.指令:跟著我来。你要这样做才行!
2.开放式问句:猫猫最喜欢吃甚么鱼?
3.提到过去了的事件:是火车呢,你记得爸爸昨天和你坐火车吗?
4.没有内容的拟声:焦、呜、嘟嘟、轰轰
旁人看来这些复杂的用语组合,“他怎会明呀”,看来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要求太过高,但实际上却挑战他们动脑筋,推测和学习新用语。
这并非建议爸爸每天要与子女吟诗作对,遣辞措意时丝毫不迁就。只是当爸爸没有妈妈那么敏锐,自然而然地以“大人方式”沟通,本身已发挥作用,直接建立了幼儿的社交沟通能力。
研究者描述爸爸担当了幼儿“与外界连结的桥梁”。在孩子还年幼时,爸爸别怕“嫦娥”(唠叨),多与孩子说话。
具体建议
新手爸爸可以一边吸尘,一边就“吸尘,清洁地下,玩得干净”;一边说“俾”,一边伸出手掌……总之,让说话和行动同时出现。洗澡是好时机,可以一边说出身体的部位。到超级市场时,许多货品成为你们的话题。
此外,制订专属父子、父女的阅读时间是很理想的,与孩子一起阅读图画,尝试在书中寻找有趣的事物,发挥想像和创意。就算是重复同一本书问题也不大,可以让孩子选择想看的书。关掉电视或手机,清静的环境可以让亲子更加专心和投入。
当孩子不知如何表达时需要爸爸的帮助。在鼓励说出来时不妨反问他:“要说出来,爸爸才知道你要甚么呀。是否要饼?还是要杯?”爸爸说“父爱的语言”是很珍贵的,若果能把爱说出口,孩子能更肯定收到你的讯息。如果“挂住你”太尴尬,就用英文说“Love you”吧。
参考: Lamb, M. E. (ed.) (2010). How do fathers influence children’s development? Let me count the ways.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pp.8-9). Hoboken, N.J.: J. Wiley & Sons.
香港卫生署(2017),亲职系列9 ——幼儿学说话之一(一至两岁)。
作者简介:招隽宁(父职研究及培训经理)
作者组织网站: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全职爸爸,认为世上没有爸爸是兼职的。好奇心重,钟意研究爸爸角色,希望有日揾到传说中的父能量。每天在好爸爸中心上班,并负责管理一个研究父职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