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奶奶vs港女新抱 入门首要识农务?│德国红蕃妈妈

撰文: 德国红蕃妈妈
出版:更新:

移民前,就思考如何适应当地文化和生活。我认为,要多去观察当地人和事,结交新朋友,去文化中心看看节目,学习德语找工作等等。这个就是我移民前计划想做的事。可是,吾家亲爱的太后奶奶也非常之热心,很想出一分力,帮助我这个过埠新娘早日适应新生活。只不过她为我安排的,却是另一种方式。她要我跟她务农。

奶奶热爱田园生活,未结婚前来旅游,参观她的大宅,花香飘飘,在院子里几间温室种满蔬果,搅得像植物公园一样,真心赞她打理得很漂亮。她把赞美都默存心里,然后就认定我也非常之喜爱园艺。所以,当我搬过来后,她就将务农定为我融入德国社群的第一任务。

我都喜欢花,种植一般小小盆栽浇浇水也难不倒我。不过,奶奶说的务农,是打理吾家花园。

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般调理农务应该很熟识,对不?

不过真正务农种蔬菜做花圃规划,好像是康文署的职责,住在香港,又有几家人有田有地种花种菜?我早就知道搬过来住,家政事都要亲力亲为。只不过我没有预计过,要进行的是大规模花圃种植行动。

奶奶的苗圃计划由花圃开始,一砖一石用英泥砌成不同图案,铺上泥土,在春天开始种球茎花种,再把花期在夏秋两季的花苗埋好。石头也是从石厂运过来,一块一块的堆砌成石花阵。然后树都种好了,那花园打理就算完成了吗?

这个才是噩梦开始。

我满心以为园艺好像就是每天浇浇水,定期洒洒肥就好了。原来,光是浇水灌溉,已经出问题了。这个问题结果换来一场惜花奶奶摧花新抱大比并。

我不懂花,花不识我。欧洲的植物品种我又没在香港见过。原来某些品种需要大量水份,另一种又不能天天浇水。然后我又有时早上赶上班上课,来不及浇水,以为中午回家补补就可以。可是,花儿等我都谢了,不是枯死就是淹死。这一切都被惜花奶奶看在眼内,当然非常“唔对路”。结果一天给她抓个正著,教训一顿。是我操心大意惹的祸,演变成她每天加紧过来巡查的密度。

有阵子我给她的“午后凶铃”弄得神经兮兮。我前脚入门,她就轻轻的飘过来按铃找我,然后开始训示那一种是多水,这个不能多浇等等。

给她潜移默化多年后,我慢慢由一位摧花白痴变成花艺爱好者。几年间我不但学会在圣诞期间买贵族松回家紥花圈,作品被她垂青之余,也换来不少街坊太太问价或请我代劳做这类圣诞装饰。春天的花苗配搭不单得到太后嘉许,更被她抄袭设计。近日,我就爱叫儿子们去森林采青苔和零星的干树枝,学习作点春天花艺装置。

我没轻视过务农工作,但也没想过原来此乃一大门学问。整个过程,我由摧花杀手变成一个懂得赏花赏赏秋香的半农民。由一位大城市职业女性“退化”成田园农妇。而且,再不想念从前大城市的生活。所以说,我也算是叫做融入了德式生活吧!我不奢望能跟奶奶发展成万里长城长又长的友谊永固阶段,至少“午后凶铃”很久没响了。

红蕃妈妈德国生活纪事

简介:

红蕃妈妈,千里寻夫成功,移居德国十多年,屋邨姑娘跟上德国乡村长大丈夫,育有两名极度恐怖顽劣小兄弟。天天就是跟这对非正常小人类斗智斗力,每晚八时前耗尽他们身上每一格电,令他们倦极入睡,乃红蕃妈妈每天生存目标。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第一届武博】立即购票参加5月3至5日于九展举行的第一届香港武术及搏击运动博览,从武术电影、武馆街游戏及过百个体验班,体验武术运动,眼界.决定境界!

立即购票

武博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