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BB自发性动作有助肌肉和心理发展丨Barbara Tsui
前一次跟大家分享过Emmi Pikler,不断从观察小朋友中,仔细地研究婴儿每一个动作发展。她发现婴儿在没有成人干预的自由环境下(free movement),透过自发性的努力作出的动作(self-initated motor movement),不只对婴儿的大小肌肉发展十分重要,对婴儿的心理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若小孩仍需要东西支撑身体来坐、或由成人协助下坐,这并不代表小孩会坐了。正确的说法是小孩在被坐下后能够被支撑来维持坐姿。
"The child is not able to sit if he is able to maintain sitting position only with the help of an adult or with the aid of some other supportive object (infant seat, pillows). The correct terminology for this is “able to maintain sitting position when kept in a sitting position".
若小孩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坐起来,就算他已不用东西支撑着,他仍是未学会坐。正确的说法是他被坐下后能够维持坐姿。
"The child is not able to sit if he does not sit up independently, even though he stays sitting without support. The correct terminology for this is “stays sitting when placed in a sitting position”.
from “Unfolding of Infants’Natural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by Dr Emmi Plkler
前一次跟大家分享过Emmi Pikler不断从观察小朋友中,仔细地研究婴儿每一个动作发展。她发现婴儿在没有成人干预的自由环境下(free movement),透过自发性的努力作出的动作(self-initated motor movement),不只对婴儿的大小肌肉发展十分重要,对婴儿的心理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我的大儿子在6个月大的时候,健康院要“考核”他坐得稳不稳,所以我经常把他放到沙发或手推车上练习坐。到我把玩具堆他旁让他玩,6至7个月大的他可以玩很久。久而久之,我便习惯让他坐起来,而且坐惯了的他再也不喜欢趴下。直到8个月大时,他经常大叫,脾气很差,因为他想要的东西自己无法去拿,唯一方法便是以叫或喊的方式等我拿给他。当然我不断地拿东西,又怎能满足他随着长大而有的更多探索需要呢?慢慢我才明白,原来因为我帮助他坐,他的双手没有足够力量把身体撑起来,也不懂得把身体的重心转移且转换姿势来爬。而且我感觉到他想做也做不到的无奈感,难怪情绪很差。
起初改变习惯,不再放他坐起时他会挣扎,他没办法便唯有想办法不断郁动手脚。但他一开始发现自己能够按心意移动身体,很多他想做的事情突然发现自己做到了,情绪平和了很多,脸上经常流露开心自信的笑容。到小儿子出生后,我没有再扶起他坐下,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地上让他自由移动,他5至6个月便开始有爬行的动作了。
我的婴儿观察班上有很多刚学行的小朋友。我们经常发现,当大人扶着小朋友行走时,小朋友的重心大多会向前倾、或以脚尖行路,全因当他们要扶着成人时而建立出来的习惯,这些习惯却让小朋友懂得行走后仍会东歪西倒地跌倒,或经常撞来撞去。
甚至有家长提出疑问:“明明仔仔已经可以自己企得好稳,点解仍唔肯放手行呢?”但当我们尝试坚持不再扶着小朋友行走时,这些小朋友不用几天便会放手走路了。
小朋友总有一股内在动力让他们学习爬、坐、行的,他们要的并不是成人的协助,而是我们为他悉心安排的环境,从环境中引导他们,让他们独立做到。例如小朋友学懂扶着站立时,他慢慢会向横扶着踏出第一步。那时家长可把玩具放置在他们站着才能拿到的位置,隔远一些再放第二件,引小朋友走去拿。当小朋友已站得很稳固时,可尝试以茶几及沙发制造1至2步的距离,引小朋友行过去,慢慢拉远家私的距离,让小朋友放手行走,那小朋友便会开始放手踏出独立的一步了。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自由活动对婴儿的重要”】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