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游戏】麦片变玩具混乱中学习 妈妈:学习不应同比纪安排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以能力为本的蒙特梭利教育法把小孩零至6岁分为31个敏感期,例如4至12个月是口腔敏感期,1岁半至3岁是小肌肉敏感期,幼儿在这些特定时期会有较强的感知能力,亦会对特定事物较敏感和专注,只要把握这些黄金时间提供适合活动,学习便更有效能。育有两个小孩(5岁及3岁)的Fiona妈妈原本任职时装业,为了让小孩有更好的发展,而先后修读了儿童早期教育文凭及蒙特梭利零至六岁的教师资格,因为认同蒙特梭利的理念,两个小孩出生后,亦经常与他们在家中进行著重感官刺激的Messy Play和Sensory Play(前者所用的材料质感较为强烈),与小孩一起在混乱中打滚学习。摄影:朱润富、部份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Fiona指手指头、感官知觉就像大脑的天线,除了能刺激脑袋,也可把接触体验转成知识。

Messy Play和Sensory Play都是让小孩透过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把体验到的转成知识,大脑亦会因感官的刺激而更印象深刻,听来十分难懂,打个譬如吧,如果要让幼儿认识水果,单看数张水果照片,和让幼儿亲手触碰各种水果,哪一个方法更印象深刻呢?

“手指头、感官知觉就像大脑的天线。在6个月大时便已让他们自主加固(Baby-led weaning),落手去碰不同的食物,而Messy Play则可‘落埋脚’,又可把感官效果放大,学习才会快。”Fiona曾经与小孩在家中玩麦皮、面粉、大冰块或各种五谷,认识不同的质感概念。“把麦皮倒进胶箱,放些小碗和汤匙,在倒来倒去的过程中,他便会体验到何谓‘鞋烚烚’。然后加些水,小孩看著麦皮遇水澎涨便会超级兴奋!会不停摸来摸去,更会知道麦皮从粗糙变成黏黏糊糊的过程。”

回看过往照片,画面似乎一片混乱,面粉、麦皮、颜料乱飞,玩乐后不只要洗工具洗小孩,看来还要全厅清洁,“我就是不想小孩怕污糟,所以才希望他多玩messy play。很多小孩怕污糟都是受父母影响,因为父母怕脏,从小到大多数接触东西都是平面或胶质,一到沙滩或草地,则不敢光脚踏上沙,对新事物、新食物的接受性亦很低。”不过,Fiona会安排一个大胶箱来玩Messy Play,并教小孩控制自己留在箱子内活动,“有时小孩玩著玩著会想走出来,沾满麦皮的脚板已经踏出一半,惟有说‘不如留在箱子里玩好不好?’”

一张纸,一个小宇宙,一份满足感除了在网上找参考,有时Fiona亦会很目的性地安排玩意,例如希望小孩接触某一种质感或刺激某一个感官时,便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材料。一次Fiona希望以嗅觉为主题,便利用有香味的润发素混合面粉来做泥胶。“当然可以去玩具店一次过买来10盒不同颜色的泥胶,但过程也重要,把润发素和面粉左加右加便完成一旧泥胶,也是一个科学过程。”

制作新玩意时,Fiona并不会闭门造车,做好了才与小孩分享。而是与小孩一起制作,让他们参与整个过程。“之前流行玩鬼口水,其实小孩本身颇难接受,因为实在很黏手。如果购买现成品,一到手上已是很黏手很极端的状态,小孩当然会很抗拒,但若让他亲自制作,知道鬼口水是用水、粟粉,甚至是用了妈妈的隐形眼镜水制成,当他目睹整个制作过程,知道鬼口从何而来,戒备心便会降低。”

除了刺激感官和大脑,Fiona亦认为过程中可以培养小孩的自发性和创造力,“当他知道自己也有制作能力时,日后不但敢谂,亦会敢试,更会喜欢自己动手,就算只有一张纸,也要做个飞行棋出来,而非拜托我买给他。”她回忆一次儿子构思了一个故事,希望自己做一本故事书,便自行去寻求纸张和钉书机,“他连故事书是横开还是直开都想好了,朋友亦经常问点解我𠮶仔整咁多骑呢怪嘢,哈哈!”

+6
玩飞行棋当然不少得掷骰子,Fiona正在教哥哥折骰子,妹妹也来凑热闹。

访问当天,Fiona和小孩就一起用纸张制作飞行棋,从棋盘、棋子到规则都自行设计,Fiona指3岁的妹妹经常想模仿哥哥的行为,哥哥画甚么剪甚么,妹妹也想跟著做。但二人毕竟相差两岁,妹妹的小手肌还控制得不太好,自然做不到较细腻的工序,Fiona便会让妹妹做些能力所及的事,例如填填颜色。“蒙特梭利其中一个重点是根据成长过程、能力来调整学习内容,而非同比龄,但香港一般的学习模式却是同比纪来取定,例如3岁应该懂这些这些。”她表示哥哥的语言发展比数学快,在4岁时用了3个多月便已学懂了全部Phonics,“即使我强逼他早点上堂,他的脑袋发育未及,即使勉强背诵也没有用”

Fiona除了与小孩享受自制玩具,近年亦开设网站,又或举行工作坊,与家长分享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好处(详情:http://bit.ly/2DBi7c6)

【周五心意运动】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为基层送上温饱,01心意呼吁您支持【香港青年协会】 ,每$50即可制作5碗爱心汤和心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