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口水流不停 或反映口腔肌肉迟缓│Miss Carley

撰文: 育儿教室
出版:更新:

小朋友流口水其实乃十分正常的事,特别是出牙仔的时候,但当流口水流得太多,或情况持续至约两岁半、牙仔出完后的话,便需要特别处理了。(撰文为言语治疗师妈妈Miss Carley)

(Getty Images)

为什么小朋友会流口水呢?原因有很多,如口部肌肉敏感度低而未能感觉有口水积聚于口中或不知道口水流出、咀唇较难闭合、头部及颈部的控制较弱、不懂吞口水、下巴及舌头的穏定性及肌肉力度不足等,家长可以根据小朋友流口水的原因,尝试以下方法改善情况︰1:口肌敏感度低

用手指、海绵棒、手指刷等按摩口腔内不同位置,及用不同温度及干湿度的物件多按摩面部以增强其刺激及敏感度,教小朋友食完东西后用舌头扫口腔内剩余的食物,以加强对口腔的感知。2:不知道口水流出

如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许可的话,可教小朋友干与湿的概念,可于洗脸、冲凉时教小朋友,当小朋友流口水时,要告诉他“你下巴湿左㖞”,要小朋友自己拿纸巾或毛巾抹掉,以训练小朋友的自觉性,或可以故意弄湿小朋友的下巴,并要他自己抹咀巴。

利用镜子,小孩可清楚地看到自己口腔的郁动。(Getty Images)

3:头部及颈部控制较弱

改善坐姿、以特别的矫正衣物或椅子改善头颈制,详情可咨询物理治疗师的意见。4:不懂吞口水

教小朋友吞咽的概念,一起望著镜子练习咬食物同吞食物的过程,要小朋友摸下自己喉咙感觉食物吞下时的过程,跟著要小朋友练习吞水或果汁等流质食物,最后可教小朋友系口中无任何食物或饮品的情况下吞自己的口水。5:咀唇、下巴及舌头口肌较弱

多做口肌运动,如用饮管喝饮品 (可以饮些如乳酪等较杰的东西或用些有圈的饮管)、吹泡泡、吹羽毛、吹哨子、用咀唇印唇膏、震动咀唇发出声音、用咀唇含著雪条棍,以大牙咬雪条棍、以舌头掂果酱等等,以训练咀唇、舌头及下巴的力度及活动能力。

Miss Carley为香港言语治疗师协会会员,曾任国际学校言语治疗师及在亲子杂志及网上育儿平台写专栏。(受访者提供)

言语治疗师妈妈Miss Carley喜爱DIY、小朋友和语言的言语治疗师 + 英文教师 + 新手妈妈 ,家有余宝宝大少,为多个亲子杂志及网上平台担任顾问及撰写专栏,致力与各位家长分享小朋友语言发展、英语学习、亲子沟通等资讯。

【周五心意运动】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为基层送上温饱,01心意呼吁您支持【香港青年协会】 ,每$50即可制作5碗爱心汤和心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