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名校为女儿拣选地区津小 爸爸:成绩并非一切开心最重要
在香港现时充满竞争的教育制度下,有不少家长都对名校趋之若骛,认为子女考上名校便能确保前途。爸爸Winston以前也跟一般家长无异,一心希望女儿可以入读名校幼稚园,最后亦成功获一间一条龙名幼取录,可是当小儿子出生后,不幸地,证实患上先天性青光眼,Winston和太太的价值观从此有很大的转变。采访、撰文:郭颖旋摄影:郑子峰(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Winston坦言以前自己也算是一名虎爸,一直希望女儿能考入“一条龙”名校,而她本来收到了名校小学的取录,但是Winston最后决定放弃,曾经作为名校幼稚园的家长,Winston发现名校不只对学生很有要求,也对家长有无形的要求。“名校有自己文化,因为学校出名,所以要求学生守规矩,亦要求家长要达到标准,例如学校通告会出e-class,不会用纸,家长要查看手机才知学校发生什么事及签通告。”Winston说。
儿子的出生 令夫妇改变想法
但两夫妇其后对入名校这个概念,在儿子出生后,就有彻底的改变。儿子出生后确诊患上先天性青光眼,自此之后他明白到自己要走的路与一般家长不同,儿子在初生的三个月期间需要不断做手术,所以那时Winston把全部时间都放在照顾儿子身上。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反思名校到底是否适合女儿。
在女儿K3时,她获得名校小学的取录,但是Winston最后决定放弃名校,为女儿选择一间区内普通的津贴小学。即使那间学校并不太知名,但他希望女儿能在一间开心、有爱心的学校成长,而并非一间严格、讲求成绩的名校,“我觉得小朋友读小学的6年,成绩不用太好,但待人接物要好全面,例如看见弱小的人即时要去帮忙,这是一间有爱心的学校会教到的事。”他认为品德教育远比成绩重要,因为这些东西小朋友长大后也会记得,相反,考试内容长大后也会被忘记得一干二净。
让女儿从小贴近社会缩影
Winston坦言要放弃名校的学位,这个抉择也不易。“那时跟太太也有很大的挣扎,到底入一条龙名校好,还是让她尝试一间较轻松的学校。但大家都觉得入这类学校会较舒服,家长更不用去符合学校的要求。”经过一番考虑,Winston和太太决定放弃一条龙名校的取录,而为女儿选择的小学,也是太太小时候就读的小学。“太太对这间学校印象很深刻,因为她从前是新移民,那时不是太多学校愿意取录她,但幸好这间学校愿意让她入读。这间学校取录较多新移民学生,基本上什么背景的小朋友都会收。”
其后,他带女儿去这间学校的开放日,尝试让女儿参加学校在周末举办的英文班,发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他很接近,于是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察觉到女儿玩得很开心,而且学校亦非常有心教导小朋友,“这间学校文化就是明白学生有不足,所以会帮他们,而不是要求你去达到学校的标准。”
虽然Winston深信自己的选择,但身边不少家长眼见他放弃名校取录,都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大多都不认识Winston所选择的学校,有人甚至更标签它为一间差劣的学校,“都听过有人跟我说:‘哗!你唔系想同埋啲大陆同学一齐呀?’。”但是,相比在上流小圈子长大,他认为让女儿就读普通学校能令她愈早贴近社会缩影,透过接触不同的小朋友学会包容。
选校并非人云亦云
回望过去,Winston并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认为家长要选择一间令小朋友和家长也开心的学校,“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女儿读得开心,她们朝早见校长会跟他High Five(击掌),而不是鞠躬。其实在大人角度看,自己也会希望校园生活是这样,即使返工都想跟同事开心讲早晨,比老板严肃地跟你打招呼更好。”另一方面,他认为家长也要认识自己,“我知道自己要求不是十分高,开心最重要,所以会找合符这个理念的学校。我觉得我跟女儿可以走一条好开心的路,成绩并非一切。”
在机缘巧合下,Winston认识到“好爸爸中心”的创办人Anton,也认识了“好爸爸中心”这个平台,可以跟其他爸爸一起交流意见。同为爸爸的Anton指创办这个平台的是希望可以推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鼓励更多人去成为父亲。
Anton表示他选校理念也和Winston十分相似。虽然自己有条件让女儿读直资学校,但因为他很清楚女儿的能力并不适合读名校,所以他最后也选择了不太热门的津贴小学。因此,Anton提醒家长不应该只用成绩作为选校标准,而应要按子女的脾性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取向来找适合子女的学校。“其实我始终觉得有人在名校会读得开心,但问题是到底我仔女是否真的适合?家长要自己判断,做决定时要从小朋友角度出发,而非人云亦云。”
【周五心意运动】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为基层送上温饱,01心意呼吁您支持【香港青年协会】 ,每$50即可制作5碗爱心汤和心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