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家长鼓吹“零针”入学 倡自签纪录报考幼稚园
近日,有“素人父母”群组家长建议用“自签纪录纸”代替针卡方式报考幼稚园,幼稚园校长则建议家长注射防疫针保障学童健康。有外国驻院医生主理的专页“医学治眼”亦质疑家长“自签疫苗纪录”的做法,直指“跟窜改医疗纪录有什么分别呢”。另外,在网上再度疯传“香港免疫针关注协会”在2014年制作的“免疫针绝对安全保证书”,鼓吹“零针”入学的家长不信任疫苗的效用,并要求医生签署以承担打针后一切风险。儿科医生表示尚未收过类似“保证书”,不过提醒倘若不注射预防针的孩子愈多,愈大机会带来疾病的社区爆发,犹如去年美国和冲绳的麻疹爆发。
“素人父母”主张不打针、不用药,只用自然疗法、顺势疗法等模式养育子女。而有不相信免疫针功效的组织“香港免疫针关注协会”亦主张为小朋友“零针”入学,即是由子女出生起,便不为他们注射任何防疫针,例如卡介苗、乙型肝炎、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痺、肺炎球菌、百日咳、麻疹、水痘等等,在2014年更草拟了一张“免疫针绝对安全保证书”,要求医生在为小朋友打针前,先要保证负起日后可能诱发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ADHD)、哮喘或湿疹的医疗费和日常生活费用。
此“保证书”近日再度在网上疯传,引起不少父母和医学专页哗然。专页“山地妈”直斥“大家嚟睇下啲素人父母痴线到咩程度”,而专页“医学治眼”以标题表示“香港好危险”。
医学专页质疑:埋下传染病计时炸弹
现职英国公立医院眼科驻院医生、“医学治眼”的版主早前更加入了“对素人父母说赞的朋友”群组,发现有家长查问如何“零针入到幼稚园”,又问是否“神校”一定不会取录“零针”孩子。他发现有人留言指“要打齐针先收,𠮶间都是一间魔鬼和无知的学校”,又有家长教路:“可以用顺势口服剂”,那人更表示顺势疗剂可以预防疾病,又教申请入学的家长“自签”顺势疗法疫苗纪录纸以代替针卡入学。
“医学治眼”版主为此撰写了一篇文章,质疑“自签”的行为是无异于“窜改医疗纪录”,影响将来子女用以报读医疗课程、不同工种,甚至移民,误以为自己有疾病免疫力。这批没打针的小朋友亦为几十年后的香港,埋下了各种传染病的计时炸弹。
幼稚园校长:“自签”做法是瞒骗心仪学校
曾在私立幼稚园任职、现为元岗幼稚园(该校参与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校长的吕丽红表示,以前在名校任教时,的确需要家长出示针卡,如发现漏打、没打疫苗的情况,亦会追问家长原因,以及何时补回注射。当她2009年出任元岗幼稚园校长时,她仍有要求家长出示针卡,惟近年政府护士到校为学童注射时,表示家长报名时提供的针卡并不是最新版本,而且学校也没有专业知识查看,建议学校在护士到校前才需代收针卡。因此,现时学校并不需要家长在报名时提供针卡。
对“零针”入学的学童,她认为入学前的防疫针是保障学童的健康,“部分疾病会损害他们的脑部发展”,故支持家长为子女打针。吕校长有鉴去年流感爆发,有导致学童死亡的个案,该校也加入了“学校流感疫苗接种计划”,给学生注射流感疫苗,期望为他们带来更高的保障。
而九龙真光中学(幼稚园部)总校长李伊莹指,校方收集同学“针卡”,是为了给卫生署检查同学接种疫苗情况,而校方更不会因为没有出示针卡而不取录小朋友。
儿科医生:家长可签“拒绝接受治疗同意书”
儿科医生陈欣永表示,没有收过家长的“保证书”,惟知道有少部分家长选择不为子女注射疫苗。在医生的立场,他们并不会强逼家长必须为子女打针,但亦会以中立角度,向家长解释疫苗的作用是保障小朋友的健康。假如家长仍是坚持,医生会在排版上写明,或是请家长签署一份“拒绝接受治疗同意书”,表示他们明白不打疫苗的潜在风险。
不过,防疫针是为了减少传染病人传人,并在社区上爆发。若更多人拒绝注射疫苗,便有更大机会感染传染病。当他们染病,便会传给他人,增加社区爆发的风险。“就以麻疹为例,部分地区多了小朋友没有注射任何疫苗,令当地麻疹的发病率比以往高。这与没有接种疫苗,是有直接关系。”陈医生补充说,目前香港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仍处于高水平,但日后没有注射疫苗的小朋友增多了,无疑会增加患上此类疾病的机会率。
药剂师:没有证据指疫苗导致ADHD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表示,现时没有证据指出儿童在注射任何疫苗后,会导致他们患上ADHD(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他指出,儿童出现ADHD有3种原因,一是父母遗传,“只要父或母其中一方有ADHD,便有一半机会遗传得到”;二是父母吸烟、酗酒,亦会影响小朋友的发展;三是婴儿早产,或是出生时体重太轻,便有机会日后出现ADHD的状况。以上三个原因,亦与注射疫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