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言语治疗分理解及表达两部分 唇、舌、下颚皆影响口肌
在小朋友的言语发展上,不少家长都十分关注口肌发展的问题。言语治疗师梁家鳯就指,言语治疗分为理解和表达两部分,口肌有问题无阻小朋友发展理解能力。而针对口肌发展问题,言语治疗师会关注嘴唇、舌头和下巴三部分,家长可从日常饮食习惯著手。
摄影:陈乐希
嘴唇
在小朋友初学说话的阶段,他们第一个发音通常都是“ma-”或者“ba-”。这代表开始发展合唇能力。要衡量这能力有没有问题,梁姑娘建议家长可以观察小朋友会否经常流口水,或者他们讲“mama”、“baba”时嘴唇能否闭合。
如果要练习合唇的能力,家长可以参考“吹饮管”的游戏(稍后会有影片示范,敬请留意),让小朋友的嘴唇可以闭合不漏风。合唇时我们左右两边的肌肉都需要配合移动,所以当合唇做得好时,其实都在帮助自己控制口中的肌肉。
下颚
其次言语治疗师会留意小朋友的下颚活动能力,包括能否张开口发出“a-”、“o-”以及拉横口发出“-i”、“-ie”的音节。这些音节都在控制我们的下颚做出咬合的动作。梁姑娘不建议家长在小朋友年幼进食时把食物剪得很碎,基本上两岁半的小朋友都已经可以吃到“大人餐”。吃得太碎,会令小朋友下颚两旁的大肌肉发展得不太好,令说话模糊不清。如果小朋友两边脸颊的肌肉太松弛,或者力量不足,都会影响他们说话的清晰度
舌头
最后,舌头的活动能力会影响大部分声母的发音。例如有小朋友会将“哥哥”说成“Dor- Dor”。梁姑娘指小朋友3岁半后还出现这个情况,就代表舌头的发展有问题。这个情况是小朋友将舌头向前移动了,将“K-”音成“D-”音,要解决问题,可以从饮食方面著手。
1. 当我们吸啜饮品时,其实是在训练舌头向后移动的动作,所以在喝饮品时,家长可以留意小朋友的舌头向后移动的动作是否做得好。
2. 不要让小朋友咬饮管,因为舌头向后移动得不好时,他们需要用牙齿和舌头前方借力。
3. 当小朋友吸啜饮品时,要抓著饮管的末端,放在嘴唇上吸啜。
4. 吸啜时家长可控制饮管的大小。珍珠奶茶的饮管较粗,小朋友更容易吸啜;热饮的幼饮管,就可以训练小朋友的舌头向后移动的动作。
5. 家长也可以控制饮品的浓稠度。水是最稀也是最容易吸啜,当小朋友饮水完全没有问题时,就可以增加饮品的浓稠度,例如可以饮橙汁,或者乳酪甚至布丁,让他们的舌头向后移动时多用力,训练舌根的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