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返学做咗咩?】5个更了解孩子校园生活的小方法│Mommy Amy
今个星期大部份学校都已开学了,相信父母们除了想知道小朋友在学校乖不乖,有无因想念父母而流泪外,亦会很想知道小朋友在校园的生活点滴。但除非本身小朋友是语文表达能力很强或爱讲话的类型,父母便只能依赖老师的来电
非也非也,Mommy Amy 便想在此分享从自身经验及学校老师传授的小方法,令你也能从孩子身上获取第一手资讯。
N班适用:
观察小朋友进行“扮老师”游戏
两岁的小朋友多从模仿中学习,因此多给予小朋友自由玩耍的机会,很多时小朋友虽未能用言语完整地表达,但却能用模仿的方式将学校的情景“扮”出来,老师如何同小朋友讲故事、在学校与那一个同学仔一齐坐,都会一一展现在眼前,从中便能知道上课的情景了。
幼稚园适用:
父母乱吹,孩子反而讲更多?
有些孩子不会主动分享或不擅于组织内容,如只问“今日在学校做了什么?”,孩子或会因问题太过空泛,未必能够即时回想或组织全日发生过的事;这时父母可以收窄问题,改成问孩子“今日在学校有没有做图工?”,以引导孩子向某一情节回想,继而引伸更多分享。父母可以根据学校时间表问些相关问题,如当日有唱游环节便可问今日唱了什么歌,请她表演给你看。即使父母一时记唔起或没有学校时间表在手边,亦不仿故意给予错误资讯,小朋友因为有机会纠正你,或许会因此分享更多!
小小开场白: “我今日从望远镜见到…”
有时你或许已从老师或其他家长获取一些资讯,但想从孩子口中了解更多细节,可以利用“我今日从望远镜见到…”这个开场白来展开话题,孩子会因父母的关心而乐于分享更多。另外,当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事件而孩子又没有主动分享时,这亦是个有效的导入方式。
从课后互动了解孩子社交状况
如时间许可,可多安排与同学仔于校外的互动机会,如亲自接放学时可与同学仔一起在学校附近的游乐场嬉戏,或与同学仔相约于假期时一起出外野餐或亲子餐厅游玩;从中便能观察孩子与同学仔的互动,从而了解其社交状况,或在团体中表现的个性。
每日15分钟,建立无压力亲子时间
最后亦是最重要,每日尽量划出一段谈心时间,即使短短十五分钟亦很足够。这段时间可以是一起往学校的路上或晚上睡觉前,大人收起手提,不问功课,不是温习,只是简单对话,不需要设立主题,即使没有提及学校的事情亦不紧要;重点是建立无压力的谈话时间及环境。这个习惯的养成能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让孩子在未来遇上困难时有一个信任及安心的管道作分享及寻求协助。
在此祝大家都有一个丰富精彩的新学年!
自小志愿成为一名母亲,现育有两名小天使;3岁的囡囡Valerie及1岁的囝囝Wyatt;每日乐于照顾小孩并尽量不受外界影响下,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 本著‘爱分享’的个性,希望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有关亲子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