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黄家正】回港执教鞭 吁家长让孩子“Freely love a thing”
相信大家对“KJ黄家正”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7岁开始学音乐,11岁时赢得《香港校际音乐节》大奖,往后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一位著名钢琴家。从国外回港这四、五年,他当上老师的角色,现有约10个学生,有小学生亦有成年人。
作为钢琴老师,眼见现时无论小朋友学琴的生态还是家长的心态,都跟从前截然不同,他希望家长在社会环境逼于无奈下,尽力以子女的身心成长为依归,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奖项以外的得著。
摄影:欧嘉乐
在心灵享受与持续练习间取得平衡
另外,KJ认为学生需要在持续练习中找到心灵的享受,但他明白这是很难做得到的。一来小朋友坐不定,二来家长有时候会令子女过于目标为本。当学生的目的是要胜出比赛而去持续地练习,就不会视之为自我享受。他曾经遇到一位学生非常有天份,表现十分出色,但他的家长却说了一句:“你而家都唔使考试比赛,做乜要学琴?”
既然教育是一种长线投资,当家长为子女在音乐上投资,就不应令他的生命都未走到一小步就已经厌倦音乐,最终投资失利。“最重要系佢学嘅时候觉得开心,学完仲钟意音乐。”KJ说。
无人完美
KJ指在他27年的人生中,最大的得著就是学会:“冇一个人系flawless”。他有时也不确定自己可以带给学生什么,但主张“不应该将自己觉得学生应该要学的东西,放于他们身上”。作为长辈、老师,他只可凭经验顺著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辅助,“课业好忙,就唔需要咁辛苦去学;好有才华,咪逼佢多少少啰。”
明白自己不完美,就自然明白我们的父母、学生的父母都不会是完美;明白他们遇到什么挑战。孩子在学音乐的过程中可能想放弃、很讨厌;可能努力过、成功过;又可能很早成功过然后又陷入低谷。老师、家长不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最好,但仍然要在这路上给予指导,“You know you will suck, you know you don’t know how to do it, you know nobody can teach you be a father or mother but you still do.”所以KJ认为,当父母是非常勇敢的决定。
孩子应否学音乐?
想知道子女有没有学音乐的资质,KJ建议可以让孩子接触巴哈的音乐。如果没有,会立刻觉得很无聊;有的话,会觉得可以大开眼界,认为世界还有很多东西、感觉可以发掘。而这个不断发掘生命中新事物的境界,就是KJ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带给孩子的东西,令他们有能力去寻找音乐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