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怪兽家长的选校心得|失败妈妈之日常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两岁多的陈皮要报学校了,怪兽家长风气盛行,作为一个对孩子负责任又鼓励自由玩乐和学习的妈妈,会如何选择呢?【编按:作者为妈妈Carrie】

(妈妈Carrie提供图片)

孩子出生前,我写下了这个期许:“我期望他能热爱阅读,对学习永远抱有热烈的好奇心,期望他在真实的社交圈子去探索和认识不同语言。

我期望他对大自然有情感、有意识地保育环境但却同时善用科技学习和创新,并按自己的步伐去学习。

我期望他能做个阳光少年,少生病,能挨苦,每天睡得饱。内心和体能坚毅,就算生病都自我痊愈能力高,体能够又可以细心服侍微小的家事。

我期望他懂和不同的人相处,不只是和性格差不多能力背景年纪差不多的人,而是能接触更广的人脉,有更大的同理心去跟不同的人去沟通,并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多主动关心和付出,对于别人的说话和教导多反思跟问问题,永远持谦卑的心去跟不同人交往,把别人看得不低也不高。

我期望他在兴趣上自由发展,能让他接触去尝试的都多让他参与,但会期望他在小孩子的阶段除了学习兴趣外,多服务才重要,从服务中才能更深的了解世界问题、社会问题。”

(妈妈Carrie提供图片)

老师学生拥有同理心与耐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基于对现今则重于追求分数和为校争光的传统教育制度不认同,曾多度打算让孩子homeschool,但机缘巧合下在一另类学校做课后老师,因而遇上了这一所没有围墙、没有固定校舍、混龄学习而无分科学习的爱心学校,更很欢迎家长高度参与其中,孩子更有高度自主的参与权,爱和自由更能互相交融。

在这里,陈皮不只可以和不同年纪的幼儿相处,更因为每天在真实环境上课,他有很多机会和不同机构的大人、小学生、中学生交流,而且老师经常会给他们机会在其他人面前谈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意愿。老师更对他们一视同仁,上学期间的自理能力不假手于人,更需要他们互相分享、关怀和支持对方。 在这里,陈皮不只可以每星期在大自然锻炼耐力,同时却不忘科技创新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更有STEM体验的玩乐时光。

在这里,有一个很难忘的画面未能忘记,一年前,他们都容让少至未满两岁的陈皮,公开在全班讲故事,而大家都很有耐性的听一个刚学会说话的bb去分享一本绘本,即使他用的时间较其他同学长、即使他表达得十分不完整,但他都值得拥有分享的机会,而其他年长一点的同学则同时学到对陈皮需要有同理心和耐性。可能其他学校因师生比例和教学理念的问题,较难容得下这样的空间,但这却的孩子来说是可其重要的一个肯定。

(妈妈Carrie提供图片)

另类学校缺乏资源

一所无固定校舍的学校,就能自然地让孩子有很多新鲜的体验而不需担心太多场地限制的问题。虽然妈妈会较一般的幼稚园辛苦,每天上学都不是固定的地点,我却渐渐享受每天接送他来回上学的短暂时刻。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老师真的花很大的爱心和同理心跟孩子相处。每次行山他行得最慢,有时慢过同学二十多分钟才走毕全程。每次,都没有大人会摧赶,每次都最少有一位老师陪伴他走到最后,和他休息、耐心等待,真心的感动。

是的,这些创新理念的“另类学校”没有政府支持,的确资源有限、经营困难,只能靠一班大胆走出制度的家长一步一脚印地走下去,摸著石头过河。但孩子小时候,最需要不就是学会爱和同理心吗?就如天父所说,没有事情比爱来得更重要了!

家长们,你们又会如何为孩子选择呢?校舍新还是旧不是重点,教材和玩具多少更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在孩子的生命里,如果学校能让他有美好的自由探索空间和学会爱的时光,自然不必担心他未来成为不了一个社会上对他人负起责任、对生命充满热情的人。(陈皮学校9月会开设体验教育导师课程,有兴趣为香港另类教育出一分力、或加入我们大家庭的朋友,可以inbox陈皮下厨查询详情,香港的教育需要更多有心人呢。)

失败妈妈之日常(专页:陈皮下厨)一位平凡的基督徒全职妈妈Carrie,读了教育硕士、上过无数教师培训课程,本著以主耶稣为榜样,以为可以理想化教养孩子,但低估了自己的不完美,以致每天育儿和教养都充满血泪和笑料。现为小岛学园董事,育有一子陈皮。

《香港01》App,浏览更多亲子资讯,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