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派位】天虹逾9成学生获派首三志愿 寮屋女生获派大埔英中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曾经面临杀校危机的天虹小学,5年前由朱子颖担任校长,上任后推出愉快学习、推出Dream Starter等创新的理念,令天虹的收生人数大增,早前他公布下学年将会离开天虹,转到私校德萃任总校长,今日是他在天虹任内见证最后一届升中放榜,应届小六有94%学生获派首三志愿,76%获派首志愿,朱校长坦然对结果感满意,他更对毕业生撰写了一封信,表示和大家上的最后一课,就是学习“分离”。摄影:郑子峰

天虹小学今届六年级学生较特别,低年级时接受传统教学,高年级则改为体验式学习,减少操练、补充练习和抄写功课,由2年前开始,下午也以活动代替上课。朱子颖校长喜见学生的派位结果高于全港学生平均值,“能印证学习不只一种方法”。他坚信“less is more”,又说:“每考多一次试、测多一次验,只会令你更不想读书。”

面对六年级学生和自己亦是最后一年待在天虹小学,朱校长形容离别情绪最为高涨,早前他和学生讨论过想共同做些什么,他们写下了要一起拍摄微电影、出书、建立天虹电影院、翻新电脑室,以上皆已完成或即将实现,惟在任内朱校长未够时间翻新图书馆,“人生总有遗憾,遗憾才会带来好的回忆,我会把遗憾作为努力的动力”。

要学生紧记读书不是为100分

朱校长今日见到学生接过一张又一张榜单,和家长拥抱后便踏上人生另一阶段。他寄语学生在天虹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生的态度,“希望他们记得上学读书不只是为了升学这张表,也不是为了考试100分,而是为了装备自己,帮助更加多有需要的人”。

朱校长回顾自己5年前接手快遭杀校的天虹小学,如今可谓“出入平安”,收生稳定,派位结果也令家长满意,令他在教学生涯上获得很大满足感,但最希望的还是香港能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家长选择。

+2

有小六学生也得知朱校长最后一年在天虹任职,亦表示不舍,“校长每天上学和下课都会在校门,午饭时也见到他,感觉很亲切”。

天虹小学下学年由冯耀章校长接任,朱校长指大家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均需40分钟车程,每天都会利用行车时间通电话和报告自己所做的决定,他深信冯校长会令天虹小学更上一层楼。

+10
英莉获派大埔英中迦密柏雨中学,感到相当满意。

寮屋贫困生获派首志愿入英中  盼成插画家改善家人生活

在天虹小学就读六年级的曾英莉,今年获派首志愿、位于大埔的英中“迦密柏雨中学”。英莉其实一家五口住在大埔山上的寮屋,居住环境颇为恶劣,每天要步行下山,再乘车上学,需花上一个多小时。曾太对女儿获派英中,而且中学距离居所只需20分钟单车路程感到非常满意。

天虹小学朱子颖校长亦对五年级才插班的英莉感到非常深刻,“我们学校都多区分的学生就读,即使见她的地址在大埔也没有为意,但当我们老师做家访时,就发现‘搞唔掂’!老师穿上西装前往,却要行半小时山路”。

英莉居住的寮屋仍用很原始的生活方式,电源有限,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煮食更要烧柴,她和就读二年级的弟妹在回家途中会帮忙捡柴。朱校长坦言英莉家中环境恶劣,故立即成立基金协助她学习所需,包括书簿杂费,“用我们有的方法尽量帮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

从深圳来港的英莉原本并不懂说广东话,到了学校才学习,她表示老师也鼓励她不说普通话,故2年后的今天,英莉的广东话很是流利。而曾太在英莉来港前已为她报读补习班,也在家每天陪伴女儿默写繁体字,只是英文程度较难跟上。幸得学校的老师帮助,曾太说:“(老师)经常借英文书给她(英莉),香港买书好贵,有时老师还未看的书却先借给她。”曾太又认为天虹的老师很有热诚,“对成绩好坏的学生都好公平”。

曾家家境刻苦,仅靠曾太在国内工作维持生计,曾太不时告诉女儿要“靠自己”,又见英莉有本习作簿,把不懂的课题都写上去,然后集中温习。英莉最好的校内成绩曾考上全级第3名,而今日派位结果不负所望,曾太说会一家人吃龙虾庆祝。

英莉一家目前正轮候公屋,曾太相信仍要几年时间才能上楼,英莉则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家人改善生活,梦想成为一位插画师。

朱校长对英莉的故事亦很深刻感动,“看到英莉和弟妹没有因为家境比别人困难(而放弃),反而好努力学好功课,可以参与的活动也主动参与,看到他们在2年内的进步和改善都很大。这令我们看到教育真的改变到生命、改变到人”。

朱校长给第三十三届毕业班的信

小六的孩子们,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正代表分离天虹的日子越多越近了。朱校长和大家上的最后一课,就是学习“分离”。

“分离”是需要学习,这亦都是我们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责任,因为学校是一个把真实世界简化的地方,让你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如何面对“分离”。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尝试过“分离”,就去面对人生第一次宠物的死亡、至亲的离开,这样的冲击可能令人受不了。所以,在你进入小学的第一天,我们已安排好了六年之后的“分离”。

“分离”的出现,让我们学会“珍惜”。如果你说你爱你的小学,你爱你的老师,你爱陪伴你成长的同学,我们更加需要从分离之中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爱,不是永远的拥有,人生需要学习放手。我可以告诉你,天虹的老师很爱你们,所以分离带来的伤感,证明了“爱”存在天虹这个校园里。

生命之所以美好,不是因为我们看到什么或做了些什么;

生命之所以美好,因为天父让我们遇到的人。

走出天虹校园的大门,你们要记着的,不是只分离带给你的爱,请你要记得天虹教你的价值观,以及在这六年学习中,对你心灵的触碰。

朱子颖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