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运动日】每天活动180分钟幼童未达标 家长轻视体能活动

撰文: 李紫铭
出版:更新:

小朋友忙上学忙温习做功课,以致缺乏运动,有机构早前曾进行调查,追踪993位K1学童和家长,以每天180分钟体能活动计算,数据得出的结果反应幼儿的运动量不足,更有家长觉得体能活动不重要。摄影:李紫铭

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于周五举行“学童体适能发展高峰会 2018”公布关于学童体能活动的最新调查结果发布,会上由“赛马会学童 Keep-Fit 方程式”研究顾问汪国成教授分享调查结果,发现即使居住环境附近有多少玩乐设施影响亦不大,最重要是家长的心态,不过遗憾学童在体能活动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每日活动180分钟 在家都做到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客席讲师江关焕园女士在会上分享,幼童每日要活动180分钟听起上来十分困难,但有别于成人,成日标准是每天建议30分钟做中等至强度运动,而小朋友的这180分钟是任何强度都计算在内,即去厕所步行,无所事事地扭动身体都计算在内。

她自己更分享自己的做法,例如和小朋友一起做家务,看电视到广告时段郁动身子等。

基层家庭轻视体能活动 预计学童活动时数未理想

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行政总监黄永森直言,是次参与研究的幼稚园大多数是基层学生,令人意外的是“做运动好,听起上来是所有人都知道和认同的事,但原来每10个家长入面仍然有4位家长觉得体能活动是不重要的”!

他更指出,幼儿即使要上幼稚园,可能每天花3-4小时在校园,那么小朋友剩下的时间到底是由谁主宰?答案很明显是父母,因此小朋友有没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完全是取决于父母心态。目前由993位K1学生和家长收集回来的数据有待分析,但他已可断言,以每天180分钟体能活动计算,数据得出的结果很大机会反应情况未如理想。

+3

鼓励和认同令小朋友喜爱运动

大家熟悉的“包山后”郑丽莎,是香港女子攀登比赛冠军,亦曾获得世界健体小姐三连冠!育有四子女绰号“蜘蛛妈妈”的她认为,想小朋友做运动,最重要是自己亦要做运动!她热爱工作,闲时更努力进修,她深深明白人是有惰性的,不想做,随便都可以找到100个理由。她做运动的动力来自维持健康和身体美态,热爱运动的她,生三胞胎时腰骨完全没有痛过,当自己想偷懒时,儿子要求妈妈陪做运动,想拒绝也不忍心。

育有四子女的“蜘蛛妈妈”郑丽莎。

“蜘蛛妈妈”更分享她自己的做法,她视儿子为“男朋友”,女儿是“闺蜜”,一起做运动是一个“共同经历、共同话题、共同体验、共同学习”的亲子时光,在运动过程中与子女沟通更多,学习失败。自己以前也是一个不读书的人,但最后因为运动而读书,自己更看过研究,其实运动好的人,往往学业上是表现亦不差,运动与学习的时间并非冲突,而是要共存才可以发挥最大效果。

根据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的调查结果,有四成小朋友在参与体能活动的过程中其实不快乐,她直言自己小时候不是什么运动健将,都是后天的努力,眼见很多家长为了入名校,催谷小朋友在运动方面达到某些要求,期望与要求太高便会令小朋友享受不了运动的乐趣!郑丽莎强调小朋友的心灵十分脆弱,一句“咁都做唔到,咁蠢”已经足够打击小朋友自尊,她建议不要小看“Magic Words”的力量,一句“好叻啊你”、“点做到?可唔可以教我”等鼓励和认同说话,已经可以令小朋友更喜爱运动。

运动的好处更是会令小朋友视自己为偶像,小朋友看见妈妈都做到,自己亦会努力学校,为了加强儿子的成功感,郑丽莎更会时不时故意落败给儿子,在她的感染下,大儿子晋晋十分喜爱运动,而郑丽莎的目标是想由哥哥晋晋,去感染他的妹妹和弟弟。

詹晴和爸爸(左一及二)、基sir右二)及参与计划学童。

创意最重要 跨学科运动

“赛马会学童 Keep-Fit 方程式”计划融入校园,担任体适能教学的基Sir指出,运动和学习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以来回捷步跑为例,可以加入一些配对问题,让小朋友要跑之余,亦要拿回正确答案配对。有参与项目的詹晴和她的爸爸亦表示,在活动中明白到运动的重要性,陪子女运动其实自己也有运动,是一个双赢局面。

《香港01》App,浏览更多亲子资讯,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