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认“色”│Mommy Amy
香港自开埠时便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当时欧亚裔、印度及巴基斯坦裔(在1947年前,印度及巴基斯坦为同一个国家。)便落户在香港建设及经商,后来者则有尼泊尔裔在香港担任啹喀兵守护香港,而菲律宾裔则在流行音乐上为广东歌的黄金年代推上高峰。除此以外,目前居住在香港的,还有不少泰国、越南、印尼及缅甸等地的海外华侨后代。这些不同种族的在地人都丰富了城市的面貌
我中学时曾经在大量录取少数族裔的本地学校就读了三年,即使离校前,我仍无法靠外表分辨同学是属于什么族裔,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友情,因为族裔的不同并不影响我们共同的喜好,我们喜欢看韩剧,追韩星,甚至模仿韩国团体跳舞。放学后,我们一起去溜冰,然后分享著一碗消暑的芒果捞。
读书时期的青春回忆影响了我现在身为父母的育儿观。当我们努力想让孩子入读国际学校或出国留学时,我们向往的除了是自由及优质的教育,我们亦希望藉著校园的多元文化来培养孩子的世界观。自身的经历让我明白到,建立世界观的主要元素是开放的思维及接纳差异的胸襟。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他们并不懂得标签或排斥,友谊很单纯直接,并且可以超越语言及文化的隔阂;偏见,往往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从环境中学得,而很多其实都不是来自亲身的经历。
现今面对的已是越来越讲求跨种族合作的社会,而世界观的培养其实不需要搭飞机出家门,我们在公园或在学校已能接触不同族裔的朋友,下次见面,不用怯于文化的不同,简单伸出友谊之手便能踏出认识的第一步。然后你会发现,这些同样爱香港,以香港为家的朋友,我们的相同比不同更多!
Mommy Amy 自小志愿成为一名母亲,现育有两名小天使;3岁的囡囡Valerie及1岁的囝囝Wyatt;每日乐于照顾小孩并尽量不受外界影响下,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 本著‘爱分享’的个性,希望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有关亲子的大小事。
更多文章:【重量级的父爱】因路人一句话 爸爸为爱女下定决心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