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针对自闭童编制带氧运动教材 家长:社交沟通能力有进步
上落楼梯、跳绳,这些日常的运动对于一般孩子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学童来说,却未必能轻易做到。现时全港约有1%主流学校学生被确诊患有自闭症,3间大学包括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及香港浸会大学的学者合力编制一套针对自闭症学童需要的带氧运动教材,学童在接受运动训练后,大部分的家长也认为孩子在体能、社交及沟通能力都有明显的进步。摄影:黄慧雯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以及香港浸会大学(浸大)联合编制运动教材《自闭症谱系儿童多元化综合带氧运动训练导师指导手册》(《指导手册》),共分成幼稚园及小学阶段两部分。教材特别针对自闭症学童的独特需要设计,按照学童的不同能力设计出不同学习阶段、富趣味性的带氧活动训练项目。
训练自2013年起开始,两年间分别在两所特殊幼儿中心以及香港小童群益会属下的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内进行测试,共涉及 65 名自闭症学童,临床结果显示, 小朋友在接受运动训练后无论在体能、听从指令、社交语言能力、和专注能力也有很正面的转变。研究更发现,九成家长认为训练后孩子在耐力、肌肉力量及身体协调有进步,当中超过一半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
儿子克服上落楼梯障碍
有自闭症儿童家长冼太指出,儿子昔日害怕上落楼梯,更从没有想像过他可以学识跳绳,“儿子读K2时我跟他一起参与32 节、每节一小时的训练,他的肌肉明显更强健,以前他的感觉统合方面较弱,会害怕上落楼梯,现在已不再怕,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学识跳绳。”冼太表示除了体能上的转变,亲子关系亦有改善,她会与儿子一起持续训练。
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儿童体智及行为发展科陈凤英临床副教授指出:“自闭症小朋友喜欢规律及重复动作,只要形成习惯,会比一般人更坚持。而幼儿带氧运动导师手册,已经过先导计划和导师培训计划两个不同阶段的证实,并证实体能训练在社交、专注、语言及体能各方面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用。”
训练运动会配合音乐及指定的规则,运动包括有举浮条、来回跑、运送豆袋等,每完成一项运动会有一枚金币。
为家长及导师办工作坊
浸大教育学系副教授黄纬立博士强调:“过去针对自闭症患者的辅导著重提及他们的障碍。 是次计划能让我们透过有系统的运动训练,去发掘自闭症患者的运动细胞,让他们有良好的身心发展,更有机会达至专业水平。”
研究团队将会向全港幼稚园、小学及社福机构推广这套包括导师、家长培训工作坊的《指导手册》,希望更多导师、家长能掌握训练自闭症小朋友的技巧,广泛推动自闭症小朋友多做运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