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你去玩】三门仔渔民艺墟 体验渔民传统 │教师妈妈Loretta

撰文: 邓咏瑶
出版:更新:

救世军三门仔社区发展计划成立于1993年,服务渔民及原居客家村落,期望建立积极及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今次我们参加了26/12/2017 举办的三门仔渔民艺墟,体验不同的渔民传统如摇橹、织渔网、挟带子、渔民服饰试著等,超正!将来他们还会再举办艺墟,有兴趣的话可留意‘救世军三门仔社区发展计划’的 Facebook 专页。【编按:作者为教师妈妈Loretta】

最期待的,当然是摇橹体验啦!

出海体验摇橹

“摇橹”顾名思义就系将橹来回摇动,它和桨不同,桨是要用人力来“划”动,桨在水中滑动一次,需要人力把它提出水面再进行第二次划动。显然摇橹比起划桨省力多了,加上由于未有摩打或摩打尚未十分之普及年代,渔民如果想出海捕渔时都会利用这种方式来推动船舶前进。而随著时代发展,现在使用摇橹的人越来越少。

落船啦!
何婆婆边拉著童童的手,边分享她的故事。

何婆婆说,她现在已很少出海,只有在夏天扒蚬仔的时候,才会与朋友 4 人一船出游消遣。年轻人多数已经外出工作,鱼获也只是在村内售卖,当消遣而已。

下一个体验是织渔网。

织渔网体验

织渔网超难,当罗伯不明白‘为何我们不明白’的时候,确实很无奈…但再看照片,看到罗伯一直在笑,一直在用心教导谦谦、童童,我想,小朋友参加文化体验,不一定要学懂,重点在于尊重与交流。

任玩艺墟摊位

场内会播放渔民文化影片,$10 买一张入场券,可以任玩 8 个摊位,更有礼物送。

+14

渔村导赏团

渔村和红树林的导赏也是免费的,会介绍三门仔渔村,原来‘三门仔’这名字源于三门仔这地方的四个岛屿,就像三个门口一样。

+3

《三门仔渔民艺墟》

地点:大埔三门仔新村戏棚

**有关下次举办日期,请留意‘救世军三门仔社区发展计划’的 Facebook 专页

足本内容在童你去玩

Loretta

80 后老师 + 妈妈,育有两名繁忙(去玩)无证(书)儿童颂谦与晞童。与老公信心坚定,决意营造先甜后甜的环境孕育我们的 2.0。

Each day of our lives we make deposits in the memory banks of our children.

--Charles R. Swind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