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明白小孩的“特别”是Parenting重要一步│Sci Papa
特别——以前笔者的中文老师有教过,解释是“不同于一般的”。“特别”这个词汇,其实十分之中性,加上个“好”字,变成“特别好”,代表非一般的好;加上个“差”字,就变成“特别差”,代表非一般的差。所以,觉得自己小孩很特别,其实没有褒扬,也没有贬低,只是说明觉得自己的小孩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编按:作者为Sci Papa】
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是不是正常不过的事?
以科学角度解说,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基因图谱,你想找一个完全与你的小孩一模一样的,甚至就算想生一个一模一样的,根本都不太可能。研究亦显示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环境及其他因素都会令他们有所不同,不会有完全一样的样貌及性格。所以,你眼前的这个小孩确实就是“万中无一”的!
然而,“特别”实在是一种十分个人的感觉,你觉得很特别的,别人眼中可能觉得不值一提。
大概每个曾经追过女仔的男性都有说过:“妳真的很特别!”别人眼中算不上是什么,但对我来说你是特别的——“特别”就是自己的感觉,感觉自己老婆就是“与别不同”,与别的女人不一样!(笔者相信,没有一个老公敢说自己老婆跟别的女人没有不同吧?)不过,大概大部份女性都觉得自己未必是特别美、高贵、贤良淑德,但仍然相信自己“与别不同”。
同一道理也能套用在小孩身上。你不一定要觉得他特别聪明、醒目、可爱,但必须要觉得他是独特的;在父母心中他是特别的,与其他小孩“不一样”,这种在父母心中无人可以取代的感觉,亦可为他带来安全感,有助他身心健康发展。
明白小孩的独特性是Parenting的重要一步
笔者真心觉得自己的小孩“与别不同”——老实说,笔者倒不是认为自己的小孩有超越一般小孩的能力、亦不是期望自己小孩有一个天才小孩的童年;囡囡可以是一个平凡小孩,但囡囡对我来说却是特别的,无可取替的,及独一无二的!
还记得以前电台有一个节目,他的开场白就是“若要人似我,除非两个我”;明白小孩的独特性,其实是Parenting的重要一步,因为小孩的不一样,所以Parenting并没有一定的步骤、没有一定的工具、也没有一定的时序;父母必需用心感受自己小孩的“特别”,才可知道小孩“特别”需要的是何种养分,从而可以因应小孩所需而给予“特别”的教导及支援。
参考资料:http://edition.cnn.com/interactive/2017/08/health/twins-festival-cnnphotos-trnd/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