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日】儿童海德公园施政论坛 5岁小孩也能论政解困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今天11月20日是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儿童日,目的为增进全世界儿童的凝聚力,提高儿童意识和改善儿童福利。为庆祝国际儿童日,有组织举办“儿童海德公园-施政论坛”,让小孩针对社区议题发表意见和提出解决方法,从体验中学习。摄影:张浩维

档口仔亲子社区学校(档口仔)、国际青年商会香港总会(JCI)、建祝和足印义工队昨日于遮打道行人区举办第一届“儿童海德公园-施政论坛”,聚集了20 至30个4-9 岁小孩,针对本土社区议题发表意见和提出解决方法,于香港体现有演说者之角(Speakers' Corner)之称的海德公园精神。

来自天主教总堂区学校的小朋友,认为政府需要改善道路的设计,才可以让香港成为“单车友善”的城市。

主办单位从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挑选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和“气候行动”,两个较贴近小朋友生活、小朋友容易理解的议题作讨论。把香港打造成“单车友善”城市

在“气候行动”上,小朋友们把全球暖化收窄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认为香港应该变得更“单车友善”,减少汽车排放温室气体。

“将单车课程引入小学体育课范围,从小学习骑单车”“安全第一,所以市民在街上使用单车时要申请牌照”“在香港要找平坦的路不容易,所以要重新制定路面设计”这些建议,很难想像是出自小学生的口中。哪个方案会赢得投票者的青睐呢?

台下的小朋友以移动小屁股“搬凳仔”方式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听过三位演说者的提议后,台下的小朋友就移动小屁股“搬凳仔”,投票选出第一个为最佳方案。之后,台下的小朋友继续提出不同建议,一起计划如何将方案落实。有小朋友赞赏方案可以减少气体排放之余,强身健体、训练专注力;亦有小朋友提出学校开办单车课程需要更多资源,例如政府资助、培训教练、建造场地等。

体现公众意见的重要性

至于“负责任消费和生产”的议题,小朋友都明白胡乱消费会造成浪费,而衣物是他们最常接触部份,所以他们都呼吁大家“一件衣服不要只穿一次便丢弃”、“要做好衣物回收,把旧衣捐赠至慈善机构”,又有小朋友提醒大家一些衣物的染料、漂白剂会污染河流,“令地球先生生病”。

这位黄蓉小妹妹其实是现场的一位小记者,当日到场是想从自己的角度发表意见,以及记录活动的点滴。

当大家要为三个方案投票时,台下有公众小朋友提出另一个方案,希望参与投票:“旧的衣服可以拿来制作新的用品,例如布袋”这个升级再造(upcycling)的概念,由一位跟金庸小说角色黄蓉同名、又同样机灵可爱的小女孩提出。虽然她可能不知道有upcycling这个概念,但也懂得物尽其用,不要浪费。台下的小朋友均投票给这位“小黄蓉”,并建议可以加强宣传和教授更多人缝纫技术,加大upcycling的规模。这证明,台下公众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分分钟可以成为重点方案。

听过小学生哥哥姐姐的方案后,3位5岁的幼稚园生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

5岁幼稚园生也不遑多让

两轮小学生的发言后,有3位5岁的幼稚园生也到台上发表对环保的意见。他们拿设计精英的海报,呼吁从政府层面“要支持回收,为地球减负”;业界“要研发环保布料”;个人“要合理消费”,实力不比在场的哥哥姐姐低。

+6

儿童参与社会 体验式学习

“档口仔”的项目主任(社区)梁汝伈(Aki)表示,“政策就是要令日常生活变得更好,而小朋友也是在体验这个社会的生活”,所以他们也有权参与社会的政策讨论。她又指,活动中小朋友站在台上用自己的语言和角度,对我们认为很“大人”、很国际化的议题发表意见,是一个很重要的体验式学习,真实地练习解困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强调“不一定要打开课本才能学习”。

“档口仔”的项目主任(社区)梁汝伈(左)鼓励小朋友多参与社会、多发表意见,从体验中学习。

稚嫩的脸孔说出来的建议掷地铿锵,的确,我们不能低估小朋友的观察力和创意。Aki指现场的讲台只是由卡板组成,毫不华丽,是希望让家长明白在家中、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让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在家中跟小朋友进行同类型的讨论和对话,也是一个理想的亲子活动。

更多由主办单位拍摄的活动花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