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高危青年的“半个爸爸” 一切从义教泰拳开始

撰文: 谢德勤
出版:更新:

几年前,泰拳教练周仲明(Alan)从朋友口中得知YO协青社“蒲吧”这个青年中心。他知道青年在这里能透过不同的文化活动发挥才华,于是向YO自荐,以义教方式教授高危青年,让他们从泰拳中找到人生目标,并透过这项运动锻炼意志及脱离负面行为,协助他们成为正向青年。

开班授徒 由零开始

Alan是经验丰富的泰拳教练,但做义教还是第一次。他回忆四年前刚成立泰拳班,一切从零开始。“初时开班没有购置打拳的器材,拳套和拳靶都是我自备。既没有固定活动室,人数也不多,只有四至六个学生。”及后他们合资添置足够用具,但仍未有固定的地方集训。“我们以前都在硬地打拳,后来买了地胶,学生在上课时便把地胶搬到活动室,下课就拆掉搬走。”Alan指当时很少人注意到有泰拳班,只是学生之间互相介绍,以人传人方式推广这个活动。直到2015年,在协青社“泰拳慈善夜”的比赛中,学员打出成绩,才吸引更多青年报名参与。至2016年得到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资助,才成立协青MT Legend拳馆,有一个固定地方集训及招募学生。

传承泰拳精神 与学生打成一片

Alan笑称自己上课时与学生是师徒关系,但下课后便成了学生的家人。义教四年,学生与他的相处融洽,时常找他相聚。他们会去Alan家吃饭,也喜欢找他聊天。如果学生遇到生活上的难题都会问他的意见。Alan认为年轻人的思想其实很简单,他们需要别人的扶持。而自己则以长辈或家人的身份与他们相处。这正与YO陪伴青年成长的理念相似。

课堂上,Alan认为学习泰拳必需要有斗志、坚定而专注的心及要懂得尊师重道。青年人学习打拳,同时也在学做人。他要求学生戒掉生活的坏习惯,也要有纪律。“刚开始时学生未必肯听指示,他们更会要求与我对打。我通常不会直接与他们打,只是轻轻与他们切磋。当他们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打不过我便会虚心学习。”

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瘦削的女学生,她看起来弱质纤纤,短短两年间,由新手成功考取到泰拳教练资格,这是他意想不到的事。Alan期望泰拳能为青年人带来人生方向,取代坏习惯及负面文化,建立自信,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自立。

香港青年人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心灵却空洞匮乏,而YO多年来一直紧贴年轻人的需要,因应潮流文化的转变,以多元化模式为他们服务。是次举办的“协青慈善行”希望透过健康及老少咸宜的活动,让大众市民对高危青年服务多一点认识。YO去年总开支超过港币四千万元,其中只有四分一来自政府资助,其余均需各界捐助,才可以继续坚持信念为高危青年服务,帮助他们走上正途。想为青年发展出一分力的你,记得支持! (立即捐款:http://bit.ly/2tbC3vo )

活动详情:

10月7日(星期六)   早上9:30

起点:白石角海滨长廊(圆形广场)

终点:大埔海滨公园内方正花园

路程:全程7公里 (约2.5小时)

Alan与学生关系融洽,除了教练这个身份,还是学生的家人。(摄于协青社MT Legends 拳馆)
Alan在YO协青社义教泰拳四年,栽培了不少优秀的学生。(由左至右: YO 青年人浩贤、泰拳教练Alan及YO 青年人日青。)
Alan希望学生能在泰拳中寻找人生目标,在擂台上重拾自信,成长自立。
Alan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除去课堂上严师的一面,他私下与学生无所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