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学生自身经验证轮椅客用餐缺支援 夺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亚军

撰文: 翁曼琛
出版:更新:

香港伤健友好的食肆选择不多,或令不少轮椅客要望美食轻叹。香港红十字会肯尼迪中心的3名学生,因有组员平日以轮椅代步,他们遂从自身经验出发,以“轮椅揾食常‘甩辘’”为题,探讨本港实体餐厅及外卖程式对伤残人士的支援程度,于消委会及教育局合办的第24届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消化奖”),夺得初级组亚军及最佳选题奖。

香港红十字会肯尼迪中心中三生沈健丰、项诗书、及刘嫦韵(左至右)所设计的“轮椅揾食常‘甩辘’”,报告提及本港实体餐厅及外卖程式对伤残人士缺乏支援,让伤残人士难以享用餐饮服务。(林霭怡摄)

伤残人士在香港要与朋友外出用餐,原来也不易!香港红十字会肯尼迪中心中三生刘嫦韵、沈健丰及项诗书,早前设计“轮椅揾食常‘甩辘’”报告,3名组员中有两人平日出入要以轮椅代步,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及二手资料,在报告中揭露本港实体餐厅及外卖程式对伤残人士缺乏支援,包括不少餐厅都设有台阶、环境狭窄、没有伤残洗手间,而外卖程式未采用无障碍标准等,让伤残人士难以享用餐饮服务。

其中刘嫦韵表示,由于行动不便,平日会优先选择居所附近的餐厅,甚少到其他餐厅进食,故希望藉是次研究,令大众更了解伤残人士的处境,思考如何给予他们实质的帮助。

3名参赛学生均发现,外国设有友善餐厅程式,帮助伤残人士搜寻合适的餐厅,启发他们为本港设计相关网页,让伤残人士更易“揾食”。(林霭怡摄)

至于研究上困难,刘嫦韵提到是次所选题目较冷门,故较难搜集充足的资料完成报告,而且组员能力各有不同,需花较多时间整理及筛选资料,偶尔也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

设计方便伤残人士“揾食”网页

要改善情况或需时日,3位同学都认为,政府可考虑在可行的环境下,资助餐厅安装无障碍设施及扩阔空间,例如加装斜板方便轮椅出入,亦希望餐厅可鼓励店员,若遇有需要的伤残人士光顾,可更主动提供协助,例如为失明人士推介餐单等。

完成报告的过程或遇困难,但3位同学都认为过程中有所得著,例如他们发现外国设有友善餐厅程式,帮助伤残人士搜寻合适的餐厅,启发他们计划为本港设计相关网页,让伤残人士更易“揾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