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跑步、跳舞储电?4小学生打造社区能源解决方案 获1万元奖金
观塘安达臣新发展区入伙以来一直被垢病规划欠佳,4名区内小学生凭住对社区的观察和环保智慧创意,为安达臣区度身订造一套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将区内天桥和公园设施改装为绿色发电站,减少社区内碳排放,令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方案不但夺得煤气公司环保智慧能源大赛优异奖,以及1万元奖金,甚至获得当区区议员林玮认同,大赞方案具可行性,或可付诸实行。
从小对科学感兴趣
获奖同学包括刘泳淳、陈柏言、郭芷莜及杨家进,他们称从小已对科学感兴趣,而且都是从“拆嘢”中学习。郭同学就曾经拆开原子笔,“有一次我把原子笔逐件配件拆开,由笔壳到笔芯,甚至是笔头的走珠也拆了出来,然后再重新组合成原本的样子。虽然足足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完成,但也很满足,因为当中发现一支小小的原子笔原来这么多零件,认识到组合原子笔采用了的科学原理。”而刘同学则拆过一个闹钟,表示“虽然最后闹钟无法拼回原本的模样,但拆开来看了也很有趣,下次想拆开更精细的手表,看看有甚么不同。”
四人就读位于安达邨的圣公会圣约翰曾肇添小学,因住在附近和同有科学兴趣而结成好友,生活圈子都离不开安达臣区,早前他们参加煤气公司“绿火焰计划–环保智慧能源大赛”,看到安达社区很多配套仍有改善地方,于是循绿色宜居的社区角度出发,一起构思适合区内的环保方案参赛。
方案照顾男女老幼
4位同学构思的方案照顾到男女老幼,达到“贴地”的实用效果,他们平日喜欢到学校附近安秀道公园游玩,一次玩耍时,灵机一触想到可以利用公园各种动能发电,打造环保发电公园,例如把压电材料铺在跑道及公园舞池上,将使用者踏步而产生的震动能转化为电能,他们又想到善用公园最多的欢笑声和尖叫声发电,他们解释“可以设置声音发电装置,当声波震动电极压到底下的压电材料,便可产生电力并储存起来,提供予当区居民享用,例如为小朋友的电动玩具充电、为家长的电话充电、为按摩椅提供电力让老人家按摩等”。方案照顾到男女老幼,达到“贴地”实用效果。
虽然是小学五、六年级生,4人已非常关注社区需要,留意到连接安达邨及新屋邨的天桥人流众多,等待乘搭电梯时间长,杨同学表示,自己“每天放学也要使用天桥的电梯,发现每次排队的人龙也很长,所以他们就想到在天桥顶放置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转为电能,供电予‘排队人数显示屏’,在天桥入口显示有多少人等待乘搭电梯,方便大家预计时间,出去上班上学可以更快”。他们看到居民每次拿大量的日用品及𩠌菜很累,更贴心地建议设置“天桥货物输送带”,同样以太阳能供电,更想多一步为确保货品的安全,物品箱设有二维码,扫瞄后才可取走。
问到若方案实行,最想使用哪项设施时,4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最希望可以试试玩震动舞池,又可以跳舞又可以发电,之后更可以坐坐按摩椅,休息一下。”
亲手写信阐述方案给区议员
环保“安达”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最后获得环保智慧能源大赛优异奖,4位同学总共获得1万元奖金。 比赛过后,他们没有停步,继续推动方案落实,更亲手撰写一封阐述方案详情的信件,给予当区区议员林玮,希望对方可以代他们把建议向政府反映,林认为他们的方案可行性高,“他们很有创意,既鼓励大家多做运动又环保。现今,发展绿色能源是大趋势,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设施,而且香港安装太阳能板也愈来愈普遍,相信未来很有机会应用到安达社区。”
奖金全数奉献给学校
学校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地方,4位同学会将1万元奖金全数奉献给学校,希望学校增添更多资源支持同学发展“STEM”,期望继续研究“STEM”相关项目,发掘更多能源解决方案,参加不同比赛。
圣公会圣约翰曾肇添小学校长金永添非常支持他们继续追梦,“这次比赛获奖令他们的眼界开阔不少,可以说是冲出了观塘区,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希望他们继续相信科技可以改善世界,提升解难能力, 下次比赛可以冲出香港。”
“绿火焰计划–环保智慧能源大赛”由煤气公司与香港教育城合办教,教育局有份协办,比赛分为小学组及中学组,设“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数码化”及“去碳化” 三大主题, 参赛队伍选择至少一个主题,可运用任何程式、软件或工具,设计出全新的智慧能源创新方案。大赛设有多个奖项,冠军可获得奖学金10万元,比赛结果已于今年1月15日出炉, 中学组和小学组冠军分别由英华书院的。Smart Glass Buildings”和太古小学的“人工智能绿色火车系统”作品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