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动感小息在提小 助学生重建运动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转趋平稳,为鼓励学生多做运动,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本学年推行“活力校园计划”,继新兴运动体验日后,本月起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安排每周两节小息时间,到操场做运动,项目以单人可完成、非接触式为主,如呼拉圈和掷豆袋。田少斌校长期望,学生可善用时间做运动,继而建立良好且恒常的运动习惯,让运动“重回”校园。(内容由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提供)
疫情下学生运动时间大减,或影响健康,有见及此,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本学年推行“活力校园计划”,冀透过连串活动重新建立学生的运动习惯,计划以“新兴运动体验日”打响头炮,透过从未接触的运动,吸引学生尝试不同运动。
而本月起推行的“动感小息”,则让学生同比级顺序,每周各有一天的小息,如小一可于星期一到操场做运动,小二星期二等,如此类推,借此建立学生恒常运动习惯,惟有别疫情前小息可以进行较剧烈或团体运动,现在只可安排单人进行的简单运动,如呼拉圈和掷豆袋。
每个小息均有教师及风纪在旁当值,教师除要求学生排队等候、不要踫撞、不可把豆袋掷向他人外,并未对如何使用运动设施作出限制,交由学生及风纪自由发挥。在掷豆袋区,学生排成两行,依次把豆袋掷到地面呼拉圈中,“场规”则由最初可以掷完桶内所有豆袋方换人,渐渐改为每人只可掷三个;唯有须自己捡回豆袋,及场中有人在收拾时,不可掷豆袋等安全规则不变。
在呼拉圈区,有风纪在取得低年级同学共识后,限定每人只可玩十秒,令每个等候的学生都能玩上;高年级学生则规定“呼拉圈掉下便离开”,有擅长呼拉圈的学生连脖子和小腿都灵活转动呼拉圈,成功玩上一整个小息;有学生比拼谁转得更久;更有学生发挥创意,玩“跳呼拉圈”。此外,有学生善用时间,观赏及学习学校种植花朵的特性。
田少斌校长指,疫情下,学生多留家抗疫,较少到公园玩耍、走动,致运动量不足,亦难以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或影响身心健康,故让运动“重回”校园,希望学生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动起来”,重新建立良好且恒常的运动习惯。
(内容由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提供)
若学校有意于校园天地刊登文章,欢迎联络香港01代表黄先生:
电邮:education@hk01.com (标题注明 ‘校园天地投稿’)
WhatsApp或电话联络:35828747